首页 -> 2008年第8期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

作者:孙成良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给学生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诱导质疑课题,使阅读富含期待
  
  阅读教学应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预测和期待的喜悦。如阅读《春天的雨点》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有的学生说课题为什么叫春天的雨点呢?有的学生说课文是讲春雨吗?有的学生说课文会讲述春天里的一件什么事呢?当学生对课题产生质疑时,也同时产生了阅读期待,于是就引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阅读课文。
  又如教学《惊弓之鸟》时,可设计这样一则导语:“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呢?”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的说用箭射,有的说用枪打,……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但随即话锋一转: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嬴的射箭能手,却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呀?学生带着急欲解开疑团的好奇心情,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急切地寻找答案。同样,好的结束语,也会在学生的心田激起情感的涟漪,收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期待与兴趣。
  
  二、引导反思质疑,使阅读理解深入
  
  阅读过程是阅读主体的自我把握、反思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质疑,反思教材、反思学法、反思自我见解。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引导学生反思,如反思文中人物: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面对周瑜的陷害,诸葛亮为什么能默默地承受;反思自然:为什么诸葛亮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弥漫;反思生活实际:假如同班同学的学习成绩超过自己时或故意捉弄自己时,应该怎样做……所有这些反思都可以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而学生在阅读反思的过程中很好地联系生活、自然、学习的实际,因此学生就可以在思维与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感悟体验到文中所阐述的人物特点:诸葛亮是个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人;周瑜是个心胸狭窄、妒忌心很强的人。由此,我们想到,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认识结构更加完善,或者通过改组得到改善和发展。教学过程就很好地实现了知识、能力、认识、情感、价值观诸方面的建构过程。
  
  三、倡导阅读批判,使阅读质量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题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那么如何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阅读批判的问题。阅读批判是指学生跳出文章之外,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对课文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冷静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思维过程,阅读批判能很好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阅读批判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批判能力,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作出正确的评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步步深化。朱绍禹教授说:“这种批判思维能力,从低年级起就应开始培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强要求。教师有必要了解这种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展开评论乃至争辩。”例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学中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我认为周瑜也有他好的一方面,那就是智勇双全、才华出众,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曹操也有他的优点……,面对学生的质疑性反向理解,教师应在保护学生批判性思考的同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互动评判,经过阅读、讨论,获得对周瑜、曹操等人物形象的新的认识。
  
  四、进行阅读互动,使阅读彰显个性
  
  探究交流体现个性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研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尽情地品读、无拘无束地争议,真实地展示个性。如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对丑小鸭的情感体验,创设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多向评价的阅读实践活动。先让学生围绕“你喜欢课文的哪个人物”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语言,升华情感。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喜欢丑小鸭,因为丑小鸭很可怜,哥哥姐姐欺负她,它很善良,没有与他们争斗,它不想连累家人,悄悄的离开了家,令人感动。”也有学生说:“我不同意这一看法。丑小鸭不值得喜欢,因为她很软弱,悄悄地躲起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至多也只能是同情”学生的个性在充满灵性的阅读感悟和体验中尽情流露,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气氛中自由发展。
  阅读教学给予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多维度进行阅读理解,充分展现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和心理感受的基础上,在师生、生生和自我的互评互学、互评互励中,充分地发表自已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栏目编辑:李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