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生命

作者:邢吉强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及自由。促进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自身智力及能力范围内,实现最完美的成长与生活;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尊贵,体验生命交流的愉悦,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同行者、促进者,与学生共同体验生命的成长。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自己生命的特质,感受到教育职业的崇高与自身生命色彩的亮丽,才会把教育职业当作事业去为之奋斗,为之燃烧生命。笔者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层要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与生命相伴的精神、物质及价值生活的绚丽多彩,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功能。
  
  一、 体验精神生活
  
  长期以来,教师总是被人为地赋予太多的社会意义,几乎已成了某种特定的社会符号。人们关注教师,也只是从精神上把他们抬到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再从物质上居高临下给予象征性的施舍。社会及学校要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充分体验到生命的美好,精神的愉悦,生活的灿烂,享受生命带给人本身的精神食粮。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来调节校园生活,让教师在文体活动中,调节紧张的神经,放松积郁已久的心情,释放难以排泄的压力。另外,学校、社会要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社会、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心灵的庇护所,让教师在遇到困难和迷茫时,能为他们遮风挡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家长与班主任之间出现问题和摩擦时,社会、学校要给班主任老师以强有力的支持与保护,不能遇到问题就把责任全部推给老师,自己当看客。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学生之间出现矛盾与纠纷,班主任多次找责任者谈话没有效果,在此期间该生甚至还拿起带子弹的玩具枪把别的同学伤得不轻。班主任气坏了,当场在教室里打了他一下。他的爸妈立刻带了一帮人气势汹汹的到学校来闹,扬言孩子要“留家观察”,出什么事要找班主任算账,还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等等,班主任气得眼泪汪汪。在这种时刻,上级部门与学校要敢于并勇于承担责任,哪怕事后对教师的责任进行处理,当时,上级部门与学校要给与教师最大限度的保护与支持,让教师的心灵得到舒缓与放松,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不然,教师会感到自己很孤单、无助,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大胆的开展工作,影响教育质量。
  
  二、体验物质生活
  
  很久以来,人们常常把“穷”字与教师职业联系在一起,如“穷先生”、“穷教书匠”,“安贫‘乐教’”是教师们的一种普遍心态。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师“乐教”,但不再崇尚“安贫”,他们追求丰裕优越的生活条件,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体现。
  说句良心话,教师的物质条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差,至少比一般工人还强点,但教师的物质生活也确实和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与付出相比,教师的待遇实在太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学校已经不再是净土一片。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教师获取应该得到的报酬无可厚非。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的年代已经渐渐远去。教师的待遇提上去,教师的素质可能提上去,不提高教师待遇,教师素质永远上不去。提高教师待遇(至少要比国家公务员高)才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搞教育。不能奢望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教师素质马上提高,这需要有一个吐故纳新的的过程,提高教师待遇就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中国教师特别是搞基础教育的基层教师,仅能维持温饱而已,特别是边远省份的教师更苦。农村的教师要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教鞭才能维持生活。如果不拿锄头会很贫穷!在这种物质生活环境下,就是社会给他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个个美丽的光环,照样无法解决他们的生存状态,何以要求他们为教育奉献,为教育鞠躬尽瘁?只有广大教师感受到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在物质上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做春蚕、做蜡烛、做无怨无悔的耕耘者。
  
  三、体验价值生活
  
  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这一职业所必需的辛劳与无私奉献。然而,如果把教师这一职业所必需的诸如辛劳、无私等要求强加给教师,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是在重负下的劳作,那将是痛苦万分的。社会与学校要营造一种让教师充分体验生命价值的制度和体系,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升华,在升华中体验生命价值的快乐。许多优秀教师正因为把育人这种苦事看成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让他们沉醉其中、乐而忘忧。比如:孔子对幸福的态度是:“饭素食饮水,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幸福并不在于感性需要与欲望的满足程度,而在于不断追求的精神上的理想境界。广大教师看着一群群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他们感到了极大的满足,体验着收获的幸福与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找到了自身价值实现与幸福体验的永恒——他们把育人过程当成了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而育人过程不仅有预期的收获。而且育人过程更是人与人智力、情感的互动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即有无穷的乐趣。更不用说学生的进步、成就给教师带来的幸福感了。
  社会、学校只有给教师提供愉悦的精神享受,丰裕的物质保证,因生命燃烧而绚丽的价值体验,使教师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仅会使追求者在价值实现之时感到幸福,在追求过程中更会令他们体验到无穷的快乐。“孔颜之乐”就是这种快乐的典型。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才会尽心竭力、无怨无悔的奉献,教育才会实现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