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者:辛丽华




  根据高中英语学科的本身特点,布置适量开拓思维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本知识,而且使实现“轻负担、高质量”成为可能。虽然其中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但只要认认真真地抓,实实在在地做,达到或接近这一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笔者就如何布置高中学生的英语作业所遵循的原则,总结如下。
  1.目的性原则
  英语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消化已学的英语知识,为达到既定英语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因此,的作业应围绕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重点内容为主,浅化难点内容。
  2.针对性原则
  传统的作业布置均为全班统一做相同的题目,这不利于因材施教,会出现照顾了优生,差生“吃不了”,若照顾了差生,优生又“吃不饱”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对优生可选择一些提高能力的题目,从各方面挖掘他们的创造力,而对于差生,除降低作业的难度外,还可减少作业的量,甚至可先分析评讲,再让他们做作业,还可针对不同情况的差生在作业内容方面做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都力所能及地完成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趣味性原则
  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时,思维才会处于激活状态,学习效果才会最明显。要提高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和思考性,首先要尽量控制抄写性的作业。同时,教师应尽量设计和挑选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作业,籍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达到提高作业效果的目的。
  4.差异性原则
  教师在英语作业布置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要“因能分层”布置作业,一方面使后进生通过做一些相对较易的作业,获取成功的体验和自信,从而使他们更认真地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将成绩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适量性原则
  英语作业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一般每天布置二十分钟比较适宜,作业太少了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太多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些老师一味的搞题海战术,是不可取的。学生仅仅靠多练也不会提高英语水平,这仅仅是“量”的堆积,不可能产生“质”的飞跃。
  6.全面性原则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驱使,由于现阶段高考不考口试,致使相当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说”能力的培养,甚少布置口头作业,布置的几乎都是笔头作业,这不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英语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教师多布置口头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打好良好的语音基础,还能引起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口头作业有朗读、阅读、背诵、复述、答问、口头解释等多种形式。
  7.创造性原则
  英语语言学科要注意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英语作业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语言操作,在英语课上师生有很多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题目。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每节课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拟出一个话题,让他们自编自演英语小品,话题涉及常用词语和句型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与传统的英语作业相比,遵循以上原则的英语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要求。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动”中求知。我们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英语作业中使自己的英语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栏目编辑:陈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