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生日快乐

作者:徐艳新




  十一月中旬的一个上午,一个家长带来一盒生日蛋糕,说今天是孩子的生日,想让他在幼儿园过。这让我又惊又喜:惊者,这在我们农村幼儿园可算是“史无前例”,反正是我在幼儿园的这几年既没听说过,更没见过;喜者,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机会——既能成为“家园共育”的良好契机,又能成为教育孩子很生活化的教育点。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的生日过得快乐而有意义呢?经过紧张的忙碌,活动终于在孩子们午睡起床后徐徐拉开帷幕:
  
  一、准备
  
  把桌子围成圆形,中间放一张桌子,桌上放生日蛋糕,孩子们坐在外围,我站在中间。(这样比较容易凝聚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导入
  
  师问:看今天我们的教室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生日蛋糕呢?这样问未免有落入俗套的嫌疑,但这类看似老套的问话在这个活动的导入部分仍能起到很好的提醒作用。况且孩子们早对这个生日蛋糕垂涎欲滴了呢。而过生日的那个孩子已开始在那儿手舞足蹈了——他平时可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孩子呀!
  
  三、过程
  
  师说(充满感情地):今天是赵新昱小朋友的生日,那你打算怎么给他过呢?有的孩子就说“吃蛋糕”,有的孩子说“吹蜡烛”,还有的孩子说“得到晚上才能过”。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不妥之处,这个问题问得似乎有些广泛,而且孩子们的注意力还在蛋糕上,小馋猫——可爱的孩子们。
  师又问:“在幼儿园,我们小朋友可以怎么给他过生日,让他觉得快乐呢?”孩子们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有的说“给他唱《生日快乐》歌”,有的说“送他礼物”。我注意到赵新昱的脸上似乎还有些不太相信呢
  师又问:“我们可以送他什么礼物?”有的说“送玩具”,有的说“送小金帖”,有的说“送好吃的”,但立刻被另外几个孩子给否了,“我们没有钱”“我们放学商店都关门了”,又有孩子说“我可以给他画画”,其他孩子也开始响应“我给他叠飞机”“我给他捏一个小兔子”“我给他……”。
  孩子们开始做礼物了。画画的幼儿一个个一笔一划的,有的不满意还重画了一张;折纸的挑了半天才选出合适的彩纸认认真真的折了起来;捏泥的歪着头,闭着嘴,好象在干一件很严肃的事。
  这一个过程,尤其是第三部分,我不置可否,几乎不参加任何意见,任由孩子自主讨论,拓展孩子的逻辑思维——但问题是那个过生日的小朋友在这段时间做什么,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漏洞,说明考虑得还是不够周全
  送礼物。由我开始,双手送给孩子一对我折的千纸鹤,并说:“祝你生日快乐,身体健康!”这是一个并未明说的示范,果然有的孩子也煞有其事地模仿我的样子,但随即又不好意思的笑了;可也有的孩子把礼物往过生日的小朋友面前的桌子上一扔,就匆匆地跑掉了。我赶忙叫住这个孩子问:“XX,你的礼物赵新昱还没收到呢!”他才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拾起桌上的礼物,我又提醒道:“双手送东西,双手接东西,这才有礼貌。”而收到礼物的那个孩子早已笑得合不拢嘴,还一个劲的问我:“老师,这真的是送给我的吗?我真的可以把这些礼物带回家吗?”得到肯定的答案,看得出,他都要跳起来了。
  孩子们早已垂涎的生日蛋糕终于要出场了,但且慢,师问:“该往生日蛋糕上插几根蜡烛呢?”孩子们有的说“1“根”,有的说“3根”,还有的说“10根”。但被问及“为什么”,却没一个能说得清,于是我只好直接告诉他们”过几岁生日就插几根蜡烛“
  点蜡烛,唱生日歌。孩子们边拍手边唱歌,都很开心的样子,看着一张张稚嫩而可爱的笑脸,我的心里暖融融的,还有一丝感动。)
  吹蜡烛,吃生日蛋糕。孩子们吃得有滋有味,满嘴满脸都是。我这才想起忘记让孩子许愿了,呵呵,太激动了。
  
  四、延伸
  
  师问:“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生日吗?”孩子们纷纷回答“没有”
  师又问:“为什么呀?”孩子们又说“他们是大人”“没见过他们吃生日蛋糕”
  师小结:“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都有自己的生日。他们总会帮我们过一个个快乐的生日,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生日快乐呢?”孩子们说“让爸爸给妈妈买漂亮的裙子”“我给爸爸画画”“我给爷爷挠痒痒,一挠他就笑”。多可爱的孩子们呀!
  离园时间到了,赵新昱一下子就冲到他姑姑怀里,一边展示小朋友给他的礼物,一边嚷着:“看我的礼物!小朋友给我唱生日歌了!”他的姑姑也很高兴,连对我说:“谢谢!”其他家长也都围过来问怎么回事,有的还表示下次也让孩子来幼儿园过生日。
  其实,课后一反思,有很多纰漏,但看到孩子们很快乐,我亦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