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作者:闫洪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全人格、健康的身心、勤奋好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优秀人才的同时,做一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相信是每一位班主任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怎样建立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爱字当头,以情动人
  
  师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学生来自各家各户,家庭环境不同,社会影响不同,学生在性格、思想、道德、情操、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而且这些都是在变化发展的。班主任如果对这些不了解,就不能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教育,只有对学生真正做到胸有成竹,了如指掌,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需要班主任投入更多的精力、耐心。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班主任必须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集体建设,给他们机会来施展才干,在班级中找到最合适的角色。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想获得赞许,获得成功感,应给每一位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数其十过,不如奖其一长”,表扬的力量远胜于批评,不仅是对于后进生,对于所有学生都需要表扬与肯定。成人都需要表扬与肯定,何况是孩子?所以哪怕是学生很微小的成功,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会让学生得到愉快的心理体验。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措施。
  
  三、营造平等互助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舆论和氛围对每一个班集体成员都具有无形而巨大的约束力量。生活在集体里的每一个人,主观上都不愿意自己为集体抹黑、受周围人轻视。所以通过班干部这个群体,主动帮教后进生,学习上帮教结对子,生活上、课余时间跟他们交朋友,用班干部的行为思想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使班集体的每个人都感受到班集体平等的气氛,让每位学生都自信快乐地生活在集体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后进生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良行为,在不自觉中融洽了学生关系,同时也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四、制定民主、规范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给学生予约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但班级管理中如何把约束性与民主性相结合,管而不死,也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管得过度,班级缺少生机、死气沉沉;管得太少,班级可能会一片混乱,所以班级管理也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总的来讲,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如班规的制定,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采用民主方法、广泛听取学生意见,使学生在参与班规讨论的过程中体验到班规是非常慎重地制定的,它代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集体意志。量化、细化、赏罚分明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每一位学生身上潜在的不良言行的发生,同时也使学生明白管理他们是教师的责任。
  
  五、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现代教师人格,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要在思想上、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亲其师、信其道”,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
  总之,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要把握“五要”即:要爱、要用、要谈、要管、更要赞。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去思考、去把握,在自我塑造中成为品行兼优的人,同时教师也得到了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