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让初中数学生活化

作者:李 莉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谈谈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不受现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的影响,改变为学数学而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成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堂的现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如学习完“圆的定义”后,我就让大家思考讨论如何选择圆规:圆心一端要尖些,扎在纸上可固定位置(圆心确定位置),圆规支架上的螺丝松紧适度,太紧使用不方便,太松半径在画的过程中大小容易改变,画不成一个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定点定长确定一个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在练习、作业中,尽量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而数学概念的运用则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是学生掌握概念的两个阶段。通过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丰富和巩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概念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概念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学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后,我就让学生收集家人手机的收费方式,根据学生收集的不同收费方式,选择几种典型的例子,利用所学知识比较哪种收费更适合自己的家人,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离得很近,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使之生活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要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老师首先应该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脉络,然后叫学生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等。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节时,我就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四边形,从事物名称、形状名称(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对角线、边、角等不同方面做记录,写日记。然后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写下他们的想法,如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让他们更多地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记录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在心灵深处留下更多的数学烙印,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思考。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