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几点体会

作者:杨中华




  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和要求,笔者以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遵循“五个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如在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中,“我为集体添光彩”一课,教者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和寻找班级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当课进行整改。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远比教师自个摆问题好得多,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及如何为本班添彩的许多新方法和好办法。学生能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与教师一起分享教育成果,教育就转化成了自我教育、品德心理的内化。
  2. 让学生自主评价
  小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教者有意识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3. 让学生自主体验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教者尽力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会交往”的主题中,教者既让学生们说说自已如何与他人交往、处理问题,又创设许多游戏情境,让学生们从中体验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去化解,而不是仅仅只停留在口头表述上。
  4.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后进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对他们反复出现的错误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多一些鼓励,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来自于老师的关爱,才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5. 发挥学生榜样的作用
  学生中的优秀典型是学生最熟悉的榜样,是全体学生观察分析良好行为的活榜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教学内容,发挥学生活榜样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活榜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好品德,把他们的优点放大,从而激励所有学生。
  
  二、着眼“四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 钻研教材,把握特点
  思想品德新教材突出时代特点,把“五爱”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基本内容,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为一体。教学中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其特点,针对不同年级选择不同的教法。小学低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就应多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教学;而小学高段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就要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让他们参与动手实践,多去亲身体验活动。
  2. 提高认知,发展思维
  教师主导的首要问题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判别是非、善恶、美丑,促进学生道德思维发展。以事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开启学生求知明理的动机,引导学生探究图文中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感受道德思维发展的乐趣。
  3.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激发培养情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党、对祖国、对他人的情和爱,移情于教,作用于学生;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兴趣情感,以情载理,以情育人。
  4. 系实际,指导行为
  思想品德课要着眼落实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贯彻知行统一原则,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具体表现,在行为习惯培养上,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对照道德规范,既知道“为什么”,又知道“怎么做”。并且在生活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在道德行为上为学生作出示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身教胜于言教。
  
  三、把握“三个方面”,使课堂教学形成训练主线
  
  1. 知情意行整体训练
  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中,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把说理训练、育情训练、导行训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内容、由浅入深、有机联系的一条训练主线。在训练主线的具体环节中,应有所侧重。如,说理型课文则侧重于说理训练,导行型课文则侧重于导行训练。只有形成整体有机的训练主线,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训练课,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训练中,发展道德思维能力。规范日常行为习惯。
  2. 训练“五要素”整体设计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对确定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运用训练手段、把握训练时机、控制训练“度”这五要素作整体设计,形成有机组合的训练主线。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课,以及不同学科中的思想品德要求,其训练形式和手段应该因文因课而异。每节课的教学训练都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度”,讲求教育效果,使思想品德课成为说理、育情、导行的训练课。
  3. 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
  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有的是课课收获可检验,具有可测性。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安全回家》一课,教者就请其他人扮装成某个孩子家长的朋友去代接孩子,看学生能否根据课文学习内容和要求处理事情,锻炼学生的识别和交往能力,检验教学效果。有的则需课后实践巩固提高,如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社区生活》一课,可要求学生做课外调查,去了解别的班级如何进行管理,对本班的管理有什么启发?让学生做好调查记录及报告,通过亲身调查体验,提高对管理的认识。注意课外延伸教育,使课外行为实践训练成为课内训练主线的启示、补充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