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指导

作者:周振程 范宝艳




  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一、创设情境,生发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师要唤起孩子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充分利用文章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让孩子进入“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
  
  二、熟读精思,涵泳体悟
  
  “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领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选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精彩语段等有价值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孔子曰:“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与古人怎么朝夕相处、情感交流呢?当然是通过“设身处地”地品读体验,切己体察,含英咀华,自主领悟话题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把孩子置于课文中“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视书为水,全身心地投入,却不能过急过快,须“润”、“溉”适中。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读者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然后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寄寓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独特的解读。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文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诸葛亮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妒心强,鲁肃忠厚老实,曹操生性多疑。由于学生已经和文本作了充分的对话,在交流时,有的就提出:“鲁肃并不忠厚,也不老实。因为他不但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周瑜撒谎,不把诸葛亮借船的事说出来,而且明明知道周瑜在设计陷害诸葛亮,却没有将实情告诉诸葛亮。这算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吗?要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试想,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悟,能提出这么一个有理有据的独特看法吗?
  
  三、研读探究,多元解读
  
  语文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入“于是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的境地,达到“我在课文中,课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生字新词,提出几个问题,读懂课文的内容,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深层次发展,让学生去进行新的思维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大家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可是有个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位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关注生成,拓展延伸
  
  “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源自于“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感、淡化感悟、禁锢想象,进而扼杀创造的灵性与个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一句话,没有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我们还要善于捕捉那些课堂上突然出现的闪光点,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少年王勃》一课,师生正在一起赏读“远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句话时,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简直是太美了!我真想吟诵一首小诗!”其他的学生也争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想把这迷人的秋景画下来!”“我想用摄影机把它拍下来!”“我想用歌声唱出来”……此时,你又该怎么做?
  总之,尊重个性就是尊重生命。我们相信,个性化阅读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一定会使学生的个性绽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