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作者:李学开




  时下,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他们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叫苦不迭,以致于无法动手下笔。其实并不是写作功底差,也不是他们没有写作天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写作缺乏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功夫。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拓宽阅读视野 ,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借助阅读激活大脑,发展逻辑思维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思维力。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课外的阅读。有针对地向学生推荐教材之外的名家名篇和报刊时文,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要求学生建立写作资料库,做好读书笔记或卡片。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汇报会、讨论会,交流阅读的心得与成果,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引导学生多写,掌握写作技巧
  
  古人云:多写笔下生花。写作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定的量的积累。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多多练笔,多记日记。倘若学生平时能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强调学生每天坚持练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三、教师下水作文,消除学生畏难情绪
  
  文章不是凭空硬写出来的。这就好比游泳,教师本身从未下过水,只是从理论上给学生大讲游泳技术和游泳要领,接着就逼学生下水,学生能不为难吗?最好的办法是教师自己先下水。因此,教师给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以后,应该同学生一起写作文,然后将自己的下水作文朗读给学生听。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又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四、下放命题权力,让学生轻松作文
  
  教师定出调子、制好框子,让学生去写“命题作文”,这种作文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学生何来兴趣,怎么能产生写作冲动呢?作文的生命力又从何而来呢?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轨迹,统一命题难免拘泥一格,形成思维定势,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尝试采取多种命题方法。如学生自己命题,半命题,或命几个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把作文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写得轻松、愉快。高中时期是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期,学生要表现自己,就必然会去表现自己的个性,宣泄自己。让学生自由写作,他们就可以更好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对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用心地去写,也容易写出有个性、有思想深度的习作。
  
  五、肯定习作亮点,让学生形成自豪感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赞美是一道射进学生心灵的阳光。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如果得到别人的承认或褒奖,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形成自我鼓励的心理机制。作文批语是教师借助语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切忌堆砌套话术语,切忌奉送廉价的高帽。其分析应是灵活的,见解应是独到,赞语应是发自于内心,饱含真情的。教师要尽量捕捉并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有些学生的习作通篇并不见佳,但在用词、造句等方面有闪光的地方,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赞美。
  
  六、推荐优秀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反复指导学生修改,力争达到报刊录用的标准。推荐的报刊,也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能寄希望一口吃个胖子。推荐的习作,也要力求多人次、多层次。学生读到了自己身边同学的作文,会觉得作文并不可怕,要写出优秀作文也并不难,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逐步提高。
  
  七、组织作文竞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今有许多报刊或单位都举办作文竞赛,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极好的锻炼机会。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不求获奖,只求锻炼。一旦有同学获奖,对学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地在班级、学校组织作文竞赛,将获奖的作文编成集子或办专刊,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