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廉会文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深深地隐含了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以它作为行动的动力,能够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中的障碍。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无论是与学生谈心,还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都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中学生的情感很容易表现出来,而且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支配,处理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
  
  三、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在2007级2班,有的同学在初二上学期英语学习上掉了队,我为他们几位同学专门制定了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教学设计,尽量在教学中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进入初三后的大面积滑波现象。
  
  四、鼓励学生树立自信
  
  任何一个班集体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从而产生了所谓的“优等生”与“后进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尤其是所谓的“后进生”,要细心观察,发现她们的闪光点,“对症下药”。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女学生。之前,就听说她很顽皮,上课从来不听讲,每天都要补作业,在整个年级中是出了名的。果然,第一节英语课上,我就发现教室最后面的一位小女孩,她的眼睛一直是望着窗外,根本不去理会我在说什么。下课后,我找到了她,询问原因,她只是低着头,不然就摇头,百般无奈只好结束了第一次谈话。然而我并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她,询问情况,并耐心地与她交流,告诉她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是能够学好英语的,不管别人说什么,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便十分注意她,有时一节课只学会一句话我都表扬她。记得一次下课后,一个学生说她哭了,问起究竟,原因竟然是课堂上她举了多次手,而我都没有叫她回答。听完之后,我想了想,她确实改变了,她再也没有望窗外看了,“后进生”的名单中也没有了她的名字。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地感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竟是如此的重要,教师的鼓励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情感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师生间的情感心理的交往,存在着师生心理之间的双向互动。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之中情感教育,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