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走好“仿写”三步 展示语言魅力

作者:张铁军




  仿写作为语文试验田的一个新题型,既考察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又能涵盖“恰当运用修辞”这一考点,同时还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因此在近年来颇受欢迎。全国卷06、07年连续出现此类题目,此外,仿句的训练,还关系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就提示我们在08备考中对这一考点不可忽视。
  基于仿写的实质就是对学生语言发散能力的考查,所以学生在做仿写题目时,必须心中有数:写什么样的内容;该怎样表达内容,在内容、形式上有哪些限制,哪里是自己发挥的空间。要杜绝读完题拿笔就写,结果答案根本不合要求或看完题目思维呆滞不敢下笔只好照猫画虎,结果形式板滞、漏洞百出内容干瘪无物这两种情况。具体而言,可按三步操作:
  首先,要审清题目限制。
  这限制一是表现在内容方面,一般的仿写题目都对话题进行限定,例如2007年全国卷一第20题规定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2006全国卷一20题,把话题限定在“家园”和“思念”。如果是“嵌入式”的仿写,它的主题也是有限定的。例如2006江苏卷19题,它就在内容上限定仿写的句子必须表现“中华民族对传统节日共同的关注”这一主题。仿写还有形式上的限制。这限制体现在句式和修辞手法上。句式的相似,就要求考生研读例句,找出必须要保留的格式。在这一点上,学生要严格把关,尽量贴近原句式。其次还要找出必须要运用的修辞。如2007年全国卷以20题就明确规定了“两个句子都采用比拟修辞,并且两个句子构成对偶。”仿写句式,审清题意,明确限制是得分的前提。
  仿写的第二个步骤是研究自己可以发挥的空间,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仿写的性质如同作文,需要学生打开思路展示文采。而学生的难点也正在这里。似乎题目给的限制太多,学生的思维都被限定了。其实不然,只要找到巧妙的方法,就会到达柳暗花明的境界。
  具体方法是研读关键词,即给定的话题,从多方面对词语进行思考。如2006年全国卷要求在 “家园”和“思念”任选一题为内容进行仿写。针对“家园”是名词性质,我们就可以围绕“家园”这样扩展思路:给它添加定语“谁的家园”、添上谓语“家园是什么样的”、“家园有什么特征”……
  
  有了这些思路的拓展,考生头脑中就不再空空如也。接下来,考生就应该按照家园的某些特征,锁定要选择的意象。意象世界很丰富,山川草木、高山大河、鱼虾海鸥鸟无所不包容。在这一点上,考生的思维一定要拓展开。下面仍以“家园”为例,进行选择:鲁迅的家园是他的百草园,里面有细腰的黄蜂、活泼的叫天子、紫红的桑椹。徐志摩的家园是他梦中的康桥。余光中的家园是他的祖国。基于这些,我们就可以写出几个句子:家园像紫红的桑椹,情意绵绵,摇曳在鲁迅的脑海;家园像弯弯的桥,温馨浪漫,微笑在志摩的梦中;家园像深山的鹧鸪,深情执著,啼叫在余光中的心中。类似的喻体很多:榕树、辣椒、槐树、溪中的游鱼、慈母手中的线、浓茶、咖啡、火焰、江水……找到了对应的喻体,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如果给定的关键词是动词性质,我们还可以采用添加宾语的方式。如“思念”,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名词,给它添加定语“深深的思念”“浓浓的思念”“淡淡的思念”“炽烈的思念”……同时它也是动词,可也给它加上宾语 “思念情人”“思念朋友”“思念母亲” “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然后,可以选定相应的意象作为喻体:溪水、泉水、江水、焰火、玫瑰、康乃馨、鹧鸪、杜鹃……剩下工作就是把材料组织成句,如:思念像涓涓的溪流,那样绵长,它低唱着;思念像一条小河,清澈透明,一路流淌、欢歌;思念像浩浩的江水,骏马般奔腾不息,带着我奔向远方。
  仿写的第三步是根据需要,打磨、检查句子。
  这需要首先是题目的硬性要求:比喻、比拟修辞的运用,三个句子的内在联系。其次是比喻的贴切、用词的妥帖。这是得分的保险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