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合理的教师评语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

作者:申小春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
  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因此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不仅要看到学生最后所写的习作,而且要看到这文字后面的人,这人所包含的情感。教师批阅习作,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评价,而且要从情感上进行关注。
  其次,教师评语要关注学生的两种情感:关注学生在写习作时的情感投入,关注学生在阅读教师评语时的情感。我把它称为“习作过程情感关注”和“习作结果情感关注”。
  一篇成功的习作,不仅只是思维的投入,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情动人。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如能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学生在写习作时的情感体现出来,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老师在关注我。既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体验,也会使学生不敢松懈,来认真地完成习作。刘德浩是我班一名“厌习生”,以前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习作是应付了事,习作质量可想而知。在新学期写第一篇习作《漫谈寒假生活》时,我发现他一直情绪高涨,且不时的笑着,感到很纳闷。后来在批阅习作时才发现他写的文章很有趣。我在对他的习作进行评价时就写道:在你写作时,老师一直在关注你,与以前相比,你增加了不少情感的投入,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更好。结果他看到以后兴奋不已,果然在下一次的习作中耐心了许多,写的作文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薛法根老师说得好:语言有温度,字字总关情。教师评语应该在这个“情”字上下功夫。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每个学生都有他“天成”的表达能力,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激励,通过对学生的赏识,来唤醒学生潜藏的习作能力,让学生更充分、更自由、更有效的表达。
  
  二、教师评语更应凸显指导意义
  
  1.立足一篇,以点带面
  从教材对习作的安排来看,体裁各异,每一篇都有它训练的侧重点。教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要将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就篇论篇,而要以点带面。使学生弄清这一类文章在写时应该如何写。同样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不仅要对本篇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同类文章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第十二册课本第一篇习作要求学生写“漫谈寒假生活”,其实质就是记录下大家互聊寒假生活的相关内容。这类的文章要求话题内容要较多,事情不必过分详细,而且都要借助他人之口说出。在写作时有些同学并不能够领会教师所提示的写作要领,出现只记录自己或两个人说话内容的情况。对于这样的习作,我们不能只指出他的缺点,而且要通过评语再次提示他该如何来写。如:对于这类的文章,谈话的对象应该多一些,为什么某某没有说话呢等等。以次来引导学生写好这类的文章。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教师评语的着眼点要大。例如有些学生写习作《村居》时不够严谨,有开无合,光有高鼎的出现,而没有最后交代高鼎的去处。我在写总批时这样写:为何只有人物的进场,而没有人物的退场呢?建议:给文章加上一个结尾,交代一下高鼎的去处。像这样大的“硬伤”习作中毕竟比较少见,因此教师评语要注重其更重要的一面,就是从小处着手。教师在进行习作评价时的切入点一定要小。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才较大,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实实在在的得到发展。
  指出习作中的错别字。学生在写习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字、别字,教师不能因为其属“小”毛病,便置之不理。不管从尊重祖国的语言文字角度来讲,还是对学生负责的角度来讲都应该指出,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如果教师能发现这些细小的毛病,学生在习作时便不敢马虎了。
  指出习作中不当的词。因为对词语的意思认识不够到位,学生在写习作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过分夸大”、“背道而驰”的现象。如:一位学生在写《漫谈寒假生活》这篇习作时,最后这样写道:同学们谈得热火朝天,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呀!很显然这里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使用不恰当。为了让她表达准确,我在旁边写道:“可将酒逢知己千杯少”。后来这位同学改成了“话逢知己千句少”。
  指出句意表达不妥之处。学生在写习作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句子表达不妥。如有一位学生在改写《村居》时有这样一句话:在春光明媚的早春二月,诗人高鼎来到农村体验生活。很显然这里“春光明媚”与“早春”重复。于是我在写评语时写道:春光明媚已是春,何必再说是早春。学生在修改时将“早春”删去了。
  指出段落中的不妥之处。这里段落中的不妥之处是指:句序颠倒,叙述混乱;重点部分,着力不够;非关键处,写得过细。这些都要通过教师评语体现出来。一位学生在进行《村居》改写时,将学生散学后放风筝的情境写得非常简单。这是文章的一个重点部分,很显然不能这样简单的处理。于是,我在写评语时写道:放风筝部分为文章的重点,应该详写。
  3.二次“写”“评”,促进发展
  学生的习作总有它不完善的地方,教师要指出这些不足之处,而且要让学生再写,以弥补本次习作的不足。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教师让学生重写的内容不宜过多。应该有重点的进行选择,以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对学生的二次创作,教师也要进行再次评价,予以肯定。仍以上文放风筝为例。原文:孩子们回来得很早,他们赶忙去家里拿起风筝,趁着东风放起来,他们一个个都笑得把牙齿露了出来。对于这样的习作固然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但光指出是不够的。因此我在习作总评时写了这样的评语:建议将放风筝部分重写。学生修改后的文章如下:他们拿着风筝到草地上放起来,一个个都开心极了。有一个小孩对其他几个小孩说:“你看我的风筝放得多高呀!”他们一个个在草地上跳呀、笑呀。你看他们放得多开心哪!尽管这部分文字仍然有一些缺憾,但与第一次相比不是有了一些进步吗?我想这不就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