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用“心”去爱学生

作者:徐性英




  五年来,我一直保留着一封学生写给我的检讨信,它让我感触颇深,也可以说,改变了我日后处理学生的风格。信的内容是:“徐老师,我知道自己动作有些不协调,每天回家我都练,可是一到这儿,我就有些紧张,同学们一说,我就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今天,我确实做错了,我应该出列接受教官的指导。对不起,我惹你生气了。我觉得你十分的好,那天没出早操你本来要罚我跑,可发现我感冒了就让我回班了。还有上次,我生病没来上课,也没请假,你没有批评我,而是心平气和的告诉我,以后有事先请假。这些都是让我感动的。我在初中时写的字像爬出来的,是你教会我主动练字。第一次练字作业,你给了我一个‘认真’的评价,我很受感动,以后我就更加地认真练字了。你也说过,上高中后我们不看过去,只看现在,我也努力想改变以前的我,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在我落后的时候能给我打点气……”真没想到,自己一个极不起眼的鼓励性批语,竟会引起学生如此大的反响。自己极平常的一点理解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如此的影响。试想想,如果我们用心去爱护学生,赞赏学生,用满含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那么,如何用心去爱呢?
  
  一、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还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人都有一种需求,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思想的不成熟和认识的偏差,他们往往认为批评就是伤自尊。他们不知道如何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我们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尊重,如何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还记得和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情景:“欢迎同学们到高一(7)班。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为了‘家庭’的和睦,为了‘家庭的兴旺发达’,我们必须要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大家都是初次相识,印象都很好。我尊重你们,你们也尊重我,但这仅仅是第一印象,是表象。后面的情形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这就要看我们自己的表现了,尤其是在一些细小事情上,也就是说,尊重是要靠自己去赢取的。所以,那就要抓住这个新机会,努力展现新自我,把好的一面、善的一面、积极健康的一面努力表现出来,从而赢得别人对你的更加敬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学生,他们总有不足的地方,也总有犯错的时候。该批评的还得要批评,该严厉的还得要严厉。但我们不能斤斤计较,要注意到一个度的问题。如针对迟到现象,记得我曾说,第一次叫失误,第二次叫错误,第三次……话未说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叫觉悟。”如果真能起到觉悟的作用,那么,适当地放宽学生,指导学生改正,又何乐而不为呢?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语言的完美,绝对不能运用语言暴力,管它是残酷性的还是野蛮的抑或是温和的,都不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仁性,对孩子深层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他还说过:“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赏识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是呀,有谁会拒绝别人的赞扬呢?因为赞扬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卡耐基也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与鼓励,这也就是所谓的赏识。”高三刚分班,有一老师就好意的告诉我“谁谁脑子缺根弦,你最好小心着点,免得有时候你下不了台”。组班不几天,我就从英语老师那儿了解到该生绘画很好且很有责任心,于是我就找到了他,让他负责班里的板报工作。第一期板报一出,效果确实很好,我及时肯定了他的才能并买了一点小奖品。他回家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事后我又时时鼓励他在文化课上学习的进步。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拼搏,该生高考分数超出了二本线,报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选了一个满意的专业。上大学前他一再叮嘱家长,“等徐老师休假回来,你一定要代我去感谢她,一定要好好的招待我们老师一顿,没有她对我的肯定与鼓励,绝对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每当听到这些感谢的话,我自己也很激动,一年来所有的疲惫与劳累就一消而散了。看来,得到别人的赏识与赞美还真是动力无穷呀。所以,我们对学生,要能从他一大堆不足中发现他的一个亮点,进而肯定他,激发起他的一种上进需求,这就是所谓的罗森塔尔正效应。
  其实对于学生,只要我们倾注自己的真情,真诚地爱学生,然后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宽容他们的不足,给以时空让他们改正,我坚信爱的土壤,是一定能够结出丰硕果实的。
  
  栏目编辑:蔡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