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数学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

作者:董仲恒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那么,教师凭什么来组织教学,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谈及这一点,很多人自然就想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有各自的思考和做法,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贴近生活,化繁为简
  
  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如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很难观察和想像。可引导学生用泥捏模型,让学生直面实物来认识问题。不仅将问题简单化,而且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二、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解读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如讲解“生活中的图形”时,教者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学生对直观的数学事物理解得深,学习知识既轻松也难忘记,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
  
  三、用趣味问题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解“日历中的方程”时,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老师,老师能很快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想知道老师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这时,告诉学生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通过这些实验和游戏,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还可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实验。通过数学游戏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教者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打开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学生观察实物,经过老师的语言点拨,对理解什么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就不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