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谈说明文教学

作者:曹晓辉




  说明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说明事物、解说事理等都离不开说明。学好说明文,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十分重要,为此对说明文教学的探讨就尤为必要了。
  首先,应了解说明文及其分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和说明事物、事理的文章。它或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等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物的规律、本质进行剖析解说。说明文因其说明对象不同,从内容上看可分两类:一类是说明抽象事物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等;一类是说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等。从说明的用途和笔法看,又可分为实用性和文艺性两类,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说明文大都属于文艺性说明文。由于说明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条理性,因此在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其次,进行说明文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人们接受知识是按一定认识过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而逐步深化的,说明文在结构方面也必须突出事物内在的条理性,以显示事物间存在的联系。要注意理清作者构思的逻辑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色,真正把握说明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晰的结构特色。
  第二,抓住事物特征、领会文章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有区别于其他事的特殊标志,即特征。一篇说明文,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来介绍说明,才能给读者以准确而具体、深刻而清晰的认识。教学说明文,就要以范文为例,指导学生分析作者思路,抓住所说事物特征,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一般来说,介绍事物的说明文,作者往往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介绍来体现内容,进而揭示中心的。如《故宫博物院》,作者通过介绍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外观,反映封建帝王“惟我独尊"的特点。一些阐明辜理的说明文,除了说明事物特征,还要揭示其本质和规律。如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既要抓住文中所写云的形态变化和色彩变化特征,还要弄清“看云”何以能“识天气”的道理,揭示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在教有些文章时,我们还可引导学生采取理解文章标题含义,或找出概括事物特点的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被说明对象的特征,从而领会文章的内容。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雄伟”一词即概括了特征;《苏州园林》第二段中的第二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就对苏州园林特征作了概括说明。
  第三,研究说明方法,学习写作技巧。说明方法是一篇说明文的表达技巧因素。常用的说明文方法主要有:下定义、分类另、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列图表等。教学说明文,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弄清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技巧,获得说明能力。
  一篇说明文,往往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在教学时,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分清主次,着重分析在文章中占主要地位的方法,探讨其精妙所在。如《统筹方法》可以主要用分析举例、列图表的方法等。但进行说明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找出文章中采用了几种说明的方法上,更重要的是把特定的事物,特定的说明目的和相应的说明方法联系起来,探讨文章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原因。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更好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为了把说明对象的特征介绍得更清楚、生动,也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说明“掐丝”时,作者就巧妙地运用了说明、记叙、议论,三者互相配合,使“掐丝”这一工序的特点被解说得十分具体、生动。
  第四,分析语言特点,提高表达能力。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简洁、明晰,并且要尽量的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会,以提高表达能力。
  1. 准确、严密
  这是说明文语言最根本的特点。因为只有用语准确严密,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才能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如《中国石拱桥》中有这样的文字:“《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予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运用了“大约”、“可能”等词语,就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
  2. 简洁、明晰
  无论介绍浩瀚的宏观天际,还是解释纤细的微观世界,欲清楚明白地述说古今中外之事物与事理,则需有简洁、明晰的语言来表达。如《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作者开头给泥石流下定义时,就依次用了“冲蚀掏挖——崩塌滑坡——挟带搅拌——变成浆体——急速奔泻”等词语,用语简洁、明晰,使读者开篇就对泥石流的特点有了清楚认识。
  3. 生动、形象
  说明文为达到生动说明的效果,常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如《大然的语言》中有这样的语言:“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这些话,拟人和比喻结合,不仅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总之,说明文教学就要抓住说明文自身的特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掌握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学好和用好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