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语文课怎样分层次教学

作者:孟宪静




  分层次教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孔子很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面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使所有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进步,这一教育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从事教育行业的人们。笔者在语文分层次教学方面,作了如下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分层次设计教案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充分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对教学内容做适度的调整,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分别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各层次设计好不同的问题教学。
  
  二、把握层次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层次”,并针对学生“层次”组织教学。讲课的内容要深入浅出,既能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拓宽,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又能开发中等生的潜能,还要让学困生学有所获。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提问体现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优等生的问题难度稍大一点, 既要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鉴别、审美、独创能力;对中等生的问题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兴趣,加快其向优生迈进;而对学困生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如以《人们家的猫》为例,这节课设计了几个问题,其中三个是:
  ① 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老舍先生家的猫的?
  ② 要求学生以其中一个或几个特点为例,联系句段,交流读书感受。
  ③ 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通过反复读句子、品词语等方式,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这三个问题,第一题较容易,在书上就能找出答案,对学困生难度不大,学生不仅能回答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二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中等生有挑战性,但是经过思考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也能答出来,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能调动其学习的兴趣;第三题则难度大一些,不过在老师的指引下,优等生也能答出个大概。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教学,既体现出知识教学的层次结构,又能使不同层面问题分别呈现,给人以教学层次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感觉。
  
  三、分层次布置作业
  
  分层次教学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作出不同的要求。以背书本课文为例: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背诵课文中规定背诵的篇目,如《天窗》、《下雪的声音》等,学困生背诵时感觉吃力,有些段落根本背不了。针对这种情况,可适当放宽要求,让他们一段一段地背。这样一来,他们就容易达到要求,也能增强背诵课文的信心;对于中等生,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不能少,背诵要整体背出,语气流畅,基本无错误;而优等生,除了一次性背诵完课文外,还要求完整流畅、有表情,完全无错误。另外,要求他们背诵一些经典的篇章和文段,如《秋色》是不要求背诵的,可要求优等生必须背诵。《桂林山水》只要求背 2 、 3 段,可加背第 4 段。优等生除了背诵外,还应加深阅读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四、分层次进行指导
  
  对于学困生,其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二要通过个别谈心、集中示范,指导学习方法;其三要对典型学习错误进行纠正强化训练。而对于优等生和中等生则创设条件,一要多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视野;二是多写,通过写读书笔记、生活札记、日记等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并鼓励学生多向报刊杂志投稿。
  以上是个人在实施语文分层次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实践证明,实施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