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让学生享受过程的兴趣

作者:刘 伟




  新课程强调合作与交流,给美术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力求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尝试在美术教材(山东美术出版社第12册)第二课《装饰画》中运用了“开放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的老师与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使整个课堂教学保持轻松和“随意”。
  
  一、问得巧妙,答得如意
  
  课堂设计提问时,不仅要考虑到形式活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和质量;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记忆思维,还要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还要注意提问的语速、神态、体态等。简单问题的提问,语速可以稍加快,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语速可以稍放慢,给学生考虑的时间,观察其反应。
  通过看自制作品《小树林》让学生观察工具材料,让学生感知工具材料就在我们身旁随处可见;所见材料有何不同;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品会想到些什么;分析作品的意境,让学生谈作品写文章;启示学生的创作思路,抓住作品的思想情感,深入研究思考作品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运用逆向思维,从对立、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独创精神。如学生分析到《小树林》环境被破坏时,没有了祥和、惬意的气氛,停留在痛惜的基础上,反映出了学生思维的同一性。老师这时可以反问:我们能不能继续停留在叹息,心痛的基础上呢?我们应怎样做?
  思维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既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又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不同问法所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应注重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将其它信息融入美术课,促进美术课更具活力,使课堂成为“探究的乐园”。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的应用,也需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滥用。如有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考虑必要与否,动辄就采取小组讨论,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被占去大半;还有的讨论漫无边际,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如一盘散沙。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利于发挥唤醒学生个性潜能、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将独立学习立足合作学习之前,在突破重点、难点的时候再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有些设计者的思路一旦形成就很难突破,此时若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点拨自会茅塞顿开,同学间通过听别人的设计构想就能得到启示,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达到空前的活跃。作为"导演"的教师及时把握住了课堂上的节奏,使讨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客观评价激发潜质
  
  在汇报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对诸多的意见进行比较、归纳,客观评价学习成果,并善于表扬新观点、新学法。汇报结束时,通过集体评选出小组活跃分子、协作成功的学习小组等,最大限度地表扬进步突出的学生,从而激发合作学习的动力。
  美术课中的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倡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到会学和乐学的境界,美术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
  在“开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成为“课堂”的一员,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解——接受”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同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构建探究性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记得在“装饰画”中作品《小树林》,我提示在晴朗冬天的傍晚,夕阳照在小树林……,还没有说完,突然有个女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是在早晨,你为何说在傍晚呢。可见学生但脑中有了想法,有了发现敢提问。只有在和谐的师生互动环境中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四、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好奇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在课堂中营造低期望值的气氛,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接受中,应提供允许有适当空隙的机会。
  针对学生知识面较窄、好奇心强、动手欲望强等心理特点,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
  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抒发己见,允许他们无所顾及尽情的表现,让他们感到这并不是被迫的要求,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兴趣也随之产生。随后教师给与公平的评价或建设性的反馈意见,从而增加其成功感,但是要避免训练中的随意性和游戏化。
  激起学生兴趣的最佳办法是:运用满足某一组学生发展兴趣的知识或技能那些有吸引力的特点,动机的激励也是提高积极性的关键。课程标准为学生创造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丰富化多样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趣味感。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生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处理问题,增强学生的满足感。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表答自己的观念、情感、思想。给学生的精神以回报,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新课程标准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生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