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建构学校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

作者:喻章津




  新型教师是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当代教师工作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在信息网络发展的时代里,发展在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中,加强和改进教师继续教育,创新教师全员学习与培训模式,促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实乃当务之急。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要满足教师全员学习与培训的现实需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互动共进、和谐发展,达成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目标,构建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势在必行。
  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应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与交互便捷的现代手段相结合,使教师学习以基于网络的交互活动为基础,形成立足校本、突破校本,跨跃时空、全员参与、共享共建、互动协作的大研修格局。
  下面结合荆门市东宝教育尤其是教师全员学习与培训工作实际,试就学校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理念、目标及运作等有关问题谈谈粗浅的看法。
  
  理念——“三重境界”
  
  理念,即认识的高级形式,是经理性思考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体系。成功的教育实践有赖于正确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不断强化全员终身学习理念。何以强化?笔者以为,重在树立如下“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学习即工作”。主张学习是工作的需要,学习应与工作融合。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的资源应是工作需要的资源,学习的过程应是工作的过程,反之亦然。
  第二重境界:“学习即生活”。主张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应与生活融合。强调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学习应源自和蕴涵生活,学习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学习的过程应是生活重建的过程。
  第三重境界:“学习即发展”。主张学习是发展的需要,学习应与发展融合。强调学习力决定发展力,学习的生命在于发展。
  
  目标——“学习力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构建学校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无疑当指向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科学发展,其核心目标可定位于“学习力发展”。针对“学习力发展”这一核心目标定位,我们继而可按“目标树法”,分解编制出以“三化”(学习化学校组织、信息化学习方式、能级化学习标准)为主构架的“学习力发展”目标体系。
  
  1. 打造学习化学校组织
  学习化组织,应是一种按现代学习理念体系重组的组织管理模式,旨在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质量,通过建立愿景、自我发现、尝试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成员们的行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因地因校制宜,着力展开“五项修炼”,即从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入手,大力开展争做学习型教师、争建学习型团队、争创学习型学校等活动,全力完成打造学习化学校组织的目标任务。
  
  2. 推行信息化学习方式
  信息化学习方式的本质,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工具(具备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再生与利用功能)促进自我更新的生存发展活动。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学习的信息化革命,重点推行网络学习,努力提高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有效性。
  
  3. 实施能级化学习标准
  能级化标准,强调以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注重激活教师能力发展内生力,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向高水平层级提升。当前,我们要切实着眼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学生教育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特色争创能力,积极探索和实施能力发展研修学分评价与“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水平层级认定标准。
  
  运作——“八字支点”
  
  学校实施构建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力发展”目标体系,虽其具体运作方案是多样化的,但这里提出的搭台、建库、研训、博论“八字支点”运作解决方案及创意,应具有特色范例性普遍指导意义和简明实用性现实借鉴价值。
  
  1. 搭台,即搭好“三网合一”式学习应用平台
  根据“学习即工作”理念,目前,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实施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校园联网计划。要切实落实“整合、实用、便捷、高效”的全员学习与培训功能要求,搭建成“天网”(卫星宽带网)、“地网”(局域内网、互联外网)和“人网”(学习者、助学者等)融合一体的多维交互性学习应用平台,通过“搭台”,较好地创设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硬环境条件支撑点。
  
  2. 建库,即建好“共享共建”式学习资源库
  学习共同体应是在“共享共建”相应学习资源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学习资源,不应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模式,也不应只是少数“专人”提供,而应以超媒体等形式提供各种动态生成、交互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习者进行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这种学习资源,应包括“远程”与“校本”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研训资源、知识信息资源、原始数据资源、各团队及个人累积创生资源等等相关内容及链接。要通过“建库”,较好地创设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软环境条件支撑点。
  
  3. 研训,即抓好“能级发展”式校本研训工作
  我们要坚持“研训一体”,按有关标准要求(例如:东宝区教育局制定《东宝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工作考评细则[试行]》),切实构建实施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参阅笔者《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一文,湖北省《教师继续教育》月刊2006年第5期刊发)。认真建立健全目标与内容、途径与方法、管理与评价三大体系;形成“主体化”自主研修、“一体化”岗位实训、“信息化”远程教育三大平台效应;达成以“学习力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科学发展的愿景。要通过“研训”,较好地生成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常规内驱活动支撑点。
  
  4. 博论,即用好“自主开放”式博客论坛阵地
  博客(Blog)与论坛(BBS)都是网上简易的信息发布交流方式,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主精神,综合了激发创造的开放模式,体现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体现着新的学习方式。如果把论坛比作开放的自由广场,那么博客就是开放的自主房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我们要学会运用网络博客和论坛阵地,充分利用其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等特点,精选、链接、快速获取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及时记录发布个人思想灵感、观点见解、工作反思、故事见闻;以文会友、深度交流沟通、合作研究学习,激发创新、创造;收存管理成果精品,展示个人才智风采;便捷、实时交流互动,实施跨时空网上教研协作等等。要通过用好“自主开放”式博客论坛阵地,较好地生成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拓展催化活动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