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家校联动共塑中学生健康心理

作者:杨建峰




  一、案例
  
  (一) 自习风波
  宋海(化名),17岁,高中三年级。性格从小怪僻,与人交往不好,常说假话,情绪暴躁,很少有笑脸,逆反心理强。同妹妹一起和妈妈在家生活,父亲在邻县工作,周末也很少回家,与父亲见面又经常受批评甚至挨打。在学校常请假,经常与任课教师唱反调甚至顶撞辱骂老师。
  本学年开始笔者接任该班的班主任。不久,在一节自习课上,宋海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地看书,他却在那里捣蛋,自己不学还骚扰别人。我十分生气,走进教室制止他,没想到他不但不认账还态度蛮横,一脸的不屑,一副要打架的样子。我强忍怒气,叫他去教研室。他站在那儿好久没动,但最终还是不情愿地跟我到了教研室。
  到了教研室,我坐着他站着,谁也没有说话。沉默中,他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手足无措起来。我抓住机会,很严厉地批评了他。许久,他低声说了一句“老师你怎样都行,只是别告诉我爸”。我不禁哑然,原来我半天的教育没有一点效果,宋海惧怕的只是父亲的棍棒。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细心地询问相关的细节,但不管我怎样问,他含着泪就是一句也不说。我知道自己一时无法得到他的信任,解决问题更是无从谈起,也只能暂时作罢。
  (二)余波未了——有意无意的躲避
  开始了新的学年,我还有一件事挂在心头,就是找宋海谈话。刚开学,各项工作应接不暇,找学生只有上课前和下课后的时间,但是他非常警觉,打了预备铃才进教室,一下课就溜之大吉,让你找不到他的影子。看到他有意躲避,我也就没有刻意找他,因为我知道即使找到也不会起什么作用。
  (三)遗留风波
  这件事还没有解决,他原来高一的班主任A老师又告诉我,宋海在高一开学不久借她的40元钱至今没还,A老师不是缺这点钱,而是在于学生品德教育的问题。是呀,才开学两天,他又向我借了30元。A老师说:“你放心,他不会主动还的,现在他只要远远的看见我,就立即躲开了。”我说:“别急,先让我看一看他的表现再说吧。”月考结束了,他果真只字不提。
  (四)其他表现
  马路上,一同学不小心骑车蹭了他一下,尽管又陪笑脸又道歉,他还是破口大骂,几乎动手,幸好我路过那里及时制止了。一天中午放学他来请假,说自己感冒了头疼得厉害要请半天假,我准了,但不久就打电话通知了他的妈妈。那天中午他没有回家,下午也没有到校 。原来,他有个朋友当兵探亲回来,他请假陪人吃饭去了。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
  
  二、辅导过程
  
  相信从教的每一位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案例。笔者在处理这个案例时做到:
  第一,提高自己认知能力。首先忘记宋海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避免形成成见,不利转化教育。等待时机进入话题,利用宋海在班上唯一的朋友黎俊,从黎俊入手,了解他,为解决问题打基础。同时也为从情感上拉拢宋海奠定基础。经过努力,宋海开始主动接近我。
  第二,双管齐下,力保最大成效最高效率。一方面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的父亲。借助一次集体劳动的机会,我和他一边劳动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地纠正了他的许多偏见。我找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亲情类文章,只是告诉他读一读在学习之余调节一下。
  另一方面与家长联系,争取全面的转化环境。只有学校的转化和辅导是远远不够的,问题是双方的,只从宋海入手很难见成效。宋海的父亲和我是同行,在邻县的小学工作,沟通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其实父亲特别注重孩子的成长,只是他没有考虑到自己长期不在家给孩子在心理性格方面造成的影响,错误地以为自己难得回家,有机会就要敲打敲打孩子,否则就会学坏。经过一番足膝长谈,我们终于达成了共识,确立了家校联动机制,明确了分工协作沟通的具体做法和细节,有了全方位一致行动的计划。
  第三,引导他处理好人际关系。我特意安排宋海担任文体委员。在反复的实践中他暴躁的脾气有了很大的改变。有时我还会有意为难他,气气他。
  第四,逆水推舟,进行反向心理诱导。心理学家詹姆斯·鲁滨逊说过:“人都有逆反心理,如果对他的欲望禁止得越严厉,他实现的欲望和信念就越强。”在学校政教处组织的集体劳动中,他不但积极参加,还主动配合其他班干部去完成组织任务。逆水行舟的教育方法,就是这样巧妙地利用学生客观存在的逆反心理,进行反向的心理诱导,从相反的角度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第五,从活动中培养情感。在活动中,共同创造,集体协作,平等相处的经历增进了友情、信赖和凝聚力,宋海的性格开朗多了。
  第六,选择最佳时机,深入长谈。根据谈话的时机成熟不成熟,一般来说下列四种情况不能谈:(1)处理问题不明,无从下手时;(2)对对方了解不够,对矛盾分析不透,暂无对策时;(3)对对方关系紧张,容易一触即发时;(4)情绪不佳,心神不定,谈话容易走火跑题时。那么在什么时候才能谈呢?宋海正是在自惭形秽,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在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最适宜。选择了他需要得到指点,而且情绪缓解,心情较稳这样的火候,说服教育才有效果。否则关系会越弄越僵,好事变成坏事,吃力不讨好。
  
  三、辅导效果与思考启发
  
  (一) 辅导效果
  1.通过跟踪辅导,宋海开始与父亲谈心,和众多的同学交往,在父母及亲属那里能主动说班级和自己的一些事,脸上有了笑容,学习状态有了根本的变化。
  2.宋海欠别人的钱主动还了,从此没有发现讲假话、骗老师、顶撞老师的现象。
  3.情绪调控改变很大,以前那种发脾气、出怨气、翘嘴皮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交流了,能接受劝阻了。
  (二) 思考启发
  反思对宋海的跟踪指导,感触颇深。
  1.情感是最好的教育。正如罗杰斯说的:“真诚是人民交流的基础,也是人民友好的前提。”我们在进行心理辅导和人格教育时,前提就是情感,要让真情去打开学生的心扉。
  2.注意方式方法,选择有利时机。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情感激励,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行动之以情的教育,那样我们的情感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