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体会点滴

作者:向祖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形式等也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寄宿制学校不断增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相继形成后,如何把它办好,办出特色。笔者通过创办寄宿制学校实践,有以下肤浅的体会。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不断形成的原因
  
  1.人口变异因素。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迁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和学校的相对集中,创办寄宿制学校就成了当前社会对教育发展最迫切的要求。寄宿制学校的创办减少了学生长途跋涉上学的次数,降低了安全隐患因素,能够保证学生的入学率。有利于克服农村部分家庭难以承担教育子女的任务或教育子女方法不当等种种弊端,有利于较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尽管目前农村多数学校还不具备寄宿制条件或者条件还十分简陋,但老百姓是理解的,支持的,都想把子女送到寄宿制学校就读。在我们的工作实际接触中,绝大多数家长都赞同 办寄宿制学校。当然,他们也希望各级政府与学校要重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尽力改善食宿条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寄宿制学校的收费标准等。我们通过几年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探索,得到了社会、家长的肯定和支持,由于是探索之中,难免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育资源的共享。虽然国家在发展教育事业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不可能保证每所学校的发展都一样,创办寄宿制学校,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有利于按照要求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保证课时;有利于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
  
  二、寄宿制学校的创办条件和管理
  
  相对减少学校所数,创办寄宿制学校,要切合当地实际,不能盲目进行。诸如学生的吃、喝、拉、撒、住,学、玩、文化生活等都要慎重考虑。
  1.硬件建设要到位。2005年春,上级领导把保康县惟一一所由台商捐资的“明德小学”建设项目定在了欧店小学。4月初,我们启动了新型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将原来不足18平方米需供应200多名学生融蒸饭、炒菜等于一体的旧校舍,改建成了混凝结构320平方米餐厅、加工、烧开水、洗澡等分开的新型配套用房。自2005年10月8日起,欧店小学的住读生彻底告别了自带米、吃冷菜、酸菜、变质菜或学校供应单一饭菜的历史。这一环境的改变,基本保证了在校住读的300多名学生的吃、住、学、玩、文化生活等需求。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学生的很高赞誉。
  2.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容忽视。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对师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创造条件给教师搭建学习提高平台,尽力克服经费紧缺的困难,一有机会就派老师外出学习。要求参加学习的老师回校后对全体教师进行对口培训,并适时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3.注重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一是要健全制度,管好每个环节。学生进入学校住读,管理难度很大,加强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的关键。我们制订了一整套《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和各岗位职责,实行网络管理。二是开展成长教育。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远离亲人,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养成、行为、亲情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三是丰富课外生活。寄宿生相对而言课余时间多了起来,要科学安排课余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动手、动脑、动眼去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产生热爱学校、乐意住校、努力学习的愿望。
  
  三、不断利用和改进探索路途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几岁乃至十二三岁的娃娃离开父母来到学校生活,可想而知所存在的现实问题。那么,作为学校应如何对待并竭诚解决这些问题呢?
  1.广泛征求意见,博采创办寄宿制学校的良言妙策。处于探索中的寄宿制学校,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刚开始,一部分家长仍有抵触情绪,持怀疑态度,学校也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如:学校硬件设施无资金改善,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无经验,后勤、安全怎样跟上等等,一个个全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坚持每学期两次征求社会、学生家长、学生、教职员工等各路意见,唤起校内外共识,消除阻力,增强合力,为办好寄宿制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2.不断总结得失,积累经验,踏出一条创办寄宿制学校的宽广之路。为了把寄宿制学校办得让社会、学生家长、学生、教职员工满意,我们组织职工外出参观考察,学习他人创办寄宿制学校的经验。回校后边做边总结,依照程序建好档案,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月一次综合会。在寄宿制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实行每天领导带班制,教师值日制,每周岗位考核制。通过我们的努力,办学效果得到了社会、学生家长、学生、教职员工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3.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良性运转。在寄宿制学校的创办中,无论我们的工作做得多细,难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一旦有问题和意见反馈,学校就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整改,确保寄宿制学校建设良性运转。
  总之,创办寄宿制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是新时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是广大农村办学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家长满意、社会满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愿与致力于“创办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同行一道,继续解读寄宿制教育的内涵,克服困难,努力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共同谱写农村寄宿制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