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武汉市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金 伟




  [摘要]调查发现,武汉市小学学校重视对教学设计的检查,但偏向于注重外在形式;教学设计和实施注重对学生的分析,但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不够充分;教学目标设计忽视目标的指导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基本符合学生实际;但教学内容不是很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期盼快乐的学习;重视方法的多样性等。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调查
  
  自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各学校按照《新课标》精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实践。这次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其核心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主要场所,教师是改革的关键。那么,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的状况究竟如何呢?教师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开展教学呢?为此,对武汉市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能够了解目前武汉市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武汉市2所小学的教师与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教师79人,学生151人。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收集和分析资料。
  本次调查问卷由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部分构成,统一发放,当场收回。教师卷发放问卷79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学生卷发放问卷151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
  本研究辅以对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访谈和当堂听课,并结合教师当堂课的教学设计文案进行对照分析,以教师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进行研究。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后,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 结果与分析
  
  1.学校对教学设计的导向:重视检查,但偏向于注重外在形式
  此次问卷调查从学校是否检查、检查的标准、检查的内容以及检查对教师教学设计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显示。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市的学校对教学设计的检查非常到位,并且有依据具体的评价标准定期进行了检查。尤其是能够结合教学效果而不仅仅是单凭教学设计的文本来评价教学设计,并能与教师交流如何改进教学设计工作,这是值得其他地区学校学习的。但在检查中难免过于注重备课的数量、格式这些外在形式。
  
  (注:表中的数字表示对应选项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2.教学设计和实施注重对学生的分析,但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不够充分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85.9%的教师表示设计前分析了学生的相似性,85.9%的教师表示设计前分析了学生差异性,83.1%的教师对未达成的目标进行补救教学,85.9%的教师给未达成目标的学生群体提供帮助,81.7%的教师课后布置差异性或选择性作业。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关注学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1.0%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照顾能力不同的学生”,10.2%的学生认为此种情况不符合实际;68.7%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同一问题提问三名以上的学生”,10.2%的学生认为此种情况不符合实际;43.1%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点‘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问题”,48.8%的学生认为此项不符合实际情况;70.6%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点中等生回答问题”,19.4%的学生表示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看出,教师提问更为关注“中等生”,而对学习困难生很少关注。
   3.教学目标设计:忽视目标的指导作用
  (1)忽视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6%的教师认为自己设计了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2.8%的教师对此否认,0.6%表示不清楚;但37.4%的学生表示“我虽专心听讲,但不知道课堂学习目标”。由此可见,虽然教师自认为书写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但37.4%的学生不知道课堂学习目标却说明许多教师忽视了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
  (2)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
  在谈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如何设计的”这一问题时,被访谈的教师均表示教学参考书中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写教案时抄抄就可以了。课后,对照教师上课所用教案和教学参考书,发现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大同小异。由此可以说明,教师并未设计教学目标,只是照搬或复制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
  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或“目的要求”应属于课程目标的范畴,它并没有考虑施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体的情况;它在纵向上一般没有达到课时水平,在横向上也没有区分目标的具体领域。因此仅仅依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或目标要求来书写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
  (3) 忽视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课程的控制功能。调查结果显示,93.0%的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设计教学目标”,但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看出教师对于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了解十分有限,甚至有的表示很少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没有参照课程标准来教学,忽视了课程标准的限制作用。
  4. 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
  (1)内容选择基本符合学生实际。
  本次问卷调查设置了一道单选题(“我虽专心听讲,但很多内容听不懂”),以调查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接受能力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10.9%的学生认为此项符合实际情况,75.5%的学生认为此项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不仅说明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能够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且难度适中。
  (2) 教学内容不是很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期盼快乐的学习。
  本研究中,绝大部分学生在开放题中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相关内容和快乐的学习的热切期盼。他们“希望老师不要总是对着书本,讲书本上的内容”,应“多讲一些生活实例”,“多布置点带有趣味性的作业,在课堂上也要经常弄些带有趣味性的游戏,让我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也有同学希望“(老师)在讲课时,用一种有趣的方法把课文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能让同学们感觉不到学习的辛苦,反而对学习越来越喜爱”。更多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能够让他们“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学习”,“有一个充满欢笑充满智慧的课堂”。
  (3) 教学内容充分关注学习方法和知识的整体结构。
  调查结果表明,93.2%的学生表示“老师教我们学习的方法”,仅有3.4%的学生表示此项与实际不符。结合开放题中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己经将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且深受学生的接受和喜爱。
  (4) 大部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减教科书内容。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增删和顺序调整(百分率分别为74.6%和84.5% ),极少数教师未增删和调整教科书内容(百分率分别11.2%和0%)。这一结果说明,教师已经具有了选择和调整教科书内容的课程意识,他们更倾向于调整教科书内容的顺序。学生卷反映的情况与教师卷基本一致。
   (5) 教学方法选用:重视方法的多样性。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1%教师预先设计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多数教师表示符合实际情况(分别为78.9%和84.5%),少数教师表示不符合实际情况(分别为4.2%和1.4 % )。且师生看法基本一致,由此可以说明,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师选用教学方法的最大特征。
  
  三、 结论
  
  1. 武汉市小学教师对教学设计有着较为普遍的认同感,对其理论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实施前都在进行教学设计,但在一些基本认知上存在误区;
  2. 武汉市小学学校重视对教学设计的检查,检查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也有较好地指向作用,但偏向于注重外在形式;
  3. 武汉市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注重对学生的分析,但对学生差异的关注不够充分;教学内容选择与编排基本符合学生实际;但教学内容不是很接近学生生活;
  4.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且符合学生的需要;
  5.武汉市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想要的课堂有自己明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都期盼快乐的学习,希望拥有一个充满欢笑充满智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开城、李文光.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2,(6).
  [4]胡 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07,(3):44-48.
  [5]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4).
  [6]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 )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