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者:王海芳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每当听到有人读起这篇朱自清的《春》,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几年前发生在我班上的那一件事。
  那时开学已有一个多月了,班上有一名叫史艳丽的中等生,由于胆小、自卑,所以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经常因为紧张而“口吃”。为此,她独来独往,不和同学交往。上课从不见她举手发言,老师点起来答题时,她要么一开口就面红耳赤、声小如蚊,要么就干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作为班主任的我,虽采用多种方法开导她、鼓励她,希望她大胆发言,积极和同学交往,并在班上对嘲笑她的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但似乎这一切对史艳丽并没有什么帮助。
  一天中午,我又像往常一样很早来到学校,只见静静的教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看书。我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我走过去,问她能否将今天所学的课文《春》念一遍给我听。可她只是摇头,怎么也不肯,不管我是“激将”还是鼓励,她就是不张嘴,而且眼圈也开始红了。怎么办?放弃,还是继续?放弃的话,她又失去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以后可能还是像现在这样——作一个“哑女”;继续,看着她那通红的眼圈,我预感到马上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更担心她以后会变得更胆小、更怯懦。两种思想在我头脑中回旋着,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后者。
  “勇敢些,不要怕,这样,老师读一句,你读一句。”于是,我和她同坐在一本摊开了的课本面前,“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可是她并没有开口,我又接着极认真的读这一句,读,再读,鼓励她,再鼓励,她还是不读,不泄气,鼓励她,再鼓励……不知是不是为我的真诚所打动,她终于开口了,就这样,她一句一句地跟随着我读了起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其他学生也陆陆续续的到校了,他们好奇地围在我们周围,我突然想,这不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吗,对,趁热打铁,让她在同学们面前读读看。上课了,我回到讲台,让学生们安静坐下,然后问史艳丽,能否在同学们面前再读一遍课文,然而她刚才的那股勇气没有了,低着头坐在那里,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史艳丽同学因胆子小而紧张口吃,她多么需要别人能给她一些鼓励和帮助啊,让我们给她一些鼓励的掌声好吗?”然而,掌声过去了,她仍旧低头坐着未动,“同学们,我们帮她起个头好吗?” ,“好——”,“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全班同学为她起了个头,大家都用热切的眼光看着她,“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分明看见她抬起了头,瞥了一下左右,但却还是没有做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教室里多静啊,大家都盼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出现,然而,盼来的却是漫长的等待。记得当时我都有些后悔了,然而就在我后悔的一霎那,“史艳丽,你要勇敢一些!”,“史艳丽,我以后再也不笑话你了,你读吧!”,“史艳丽,加油!”……,在同学们的一再鼓励下,她终于缓缓地站了起来,读起了那篇课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她出乎意料的平静,读得完整、流畅,几乎是没有一丝结巴的读完了整篇课文,欢呼声、掌声和着她激动的泪水流了下来,她挂着泪的笑深深留在每个人的心里。事后有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一个人又哭又笑的样子,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今天,因为今天我才明白了什么叫幸福的眼泪和班级的温暖……”
  从那以后,班上的学生似乎一下子长大了,再也没有谁因为她的口吃而嘲笑过她,不少学生还主动和她交往,而她的口吃也仿佛一下子好多了,我则一方面同各科老师打招呼,鼓励她多发言,一方面教她一些消除紧张的方法,鼓励她多与同学交往。到初三时,她已变得大方多了,常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成绩也由中等跃居为班上的前三名,如果不认识她,谁会想到“口吃”曾经和她有关呢?
  现在想想,还觉得那是个奇迹,也许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只要我们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时刻都感受到关爱,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