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英语新课标下主体参与教学的策略思考

作者:朱 玲 张小红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含义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其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该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发展性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即施教者通过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和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真实有趣的任务情境中,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使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破除了传统教学中严重忽视学生主体的发展这一弊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教育思想,
  
  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英语教学的策略、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1.转变教师自身角色,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发展过程,学生不应是一个等待盛装知识的“容器”,而应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将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结合起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当“指挥”和“导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演员”,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这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凸现了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以往的英语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自身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一个舞台!
  2.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程度往往取决于教师引导是否得法。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就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和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授人之渔”已成为师者的最高教育境界。教师在引导时要有一定的方法、手段,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美国的布鲁纳倡导用发现法,苏联的赞可伏强调让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
  3.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增进感情。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感和被尊重感,而学生只有在一个被尊重和激励的环境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和发挥。同时在人格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传统师生观,塑造具有亲和力的自身人格形象,尊重学生人格,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构建教学双方之间互相信任的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发展能力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培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情感,感受成功体验,激发主体参与欲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其主观因素和情感因素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意识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都有很大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品质培养,尊重、唤醒和发展其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在充满关爱的气氛中,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尊,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爱好是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爱好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爱好,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适宜的情感能唤起相应的激情,人处于相应的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充满情感和乐趣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和记单词的乏味感,使学生对英语产生爱好,并且主动投入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教学布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3.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成功的体验增强其主体感。“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明确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有迁移功能。教师应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的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使之处于最佳的情感状态;还应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做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沟通,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或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拉近师生间心灵的距离;其次,多看学生优点,要积极赞许,肯定成绩。英语学习也是一种劳动,而劳动是需要回报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付出了时间和精力,需要得到承认和认可,这种承认和认可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回报。教学中我们应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肯定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让每位学生都能从老师赞许的言行中读到“信任、激励与期待”,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进步,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成就感。特别是对后进生更应多一份宽容、耐心,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引人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用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行动。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如果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会使学生觉得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这样,当学生处于集体之中,亲身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亲切的气氛在师生之间洋溢的时候,他就会保持积极的情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思维清晰,反映敏捷,获取知识当然也就能够更为迅速和有效。
  2.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创设的各种真实有趣的情景之中,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语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有意义,才会形象生动,也才更利于理解和掌握。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一书中曾指出:“教学第二语言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部分或全部的所学语言的环境”。英语教学大纲中也强调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交际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语言实际活动”。因此,英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尽可能将学生从枯燥的语言教学中引入到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提高主体参与性。
  (四)注重评价标准和评价层次的多元化,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考试、升学一直被人看作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不重视能力发展和人格发展的结果。而这种错误的认识又一直受到教育评价体系的认可,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但事实上,对学生的评价仍然以分数为标准,学生只要懂知识,便认为是优秀的学生,而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其他方面发展的再好,也得不到老师和的学校真正认可,这就培养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惰性而失去了其主体性。先天和后天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和衡量,这难做到对所有学生公平,对英语教学也无益处,反而挫伤其热情和积极性。所以为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及效果,就必须完善评价标准和体系,注重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如可采取自评、他评、师评等。通过自评,学生能自己熟悉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努力改进。通过同学互评,能有效地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特别要注重学生发展进程中的纵向评价,鼓励他们力求“今我胜昨我”。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与单一、片面的分数相比,更显客观、全面,学生亦乐于接受、参与和认可,更能感受到学会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其“求新”、“求异”的心理及主体成就感更能得到满足,学习活动也就真正成为自身的主体性活动。
  总之,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是服从,而是平等、认同;不只是思维同步,情感同步,更应是行动上的呼应。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主体参与教学理应成为每个学生学习的基本权利和英语教学活动的最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