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新课标指导下的体育教学变革

作者:王小娟




  实施新课标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让新思想、新观念、新教法进入课堂,才能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教师行为的变化
  
  1.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具有如下一些角色行为: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对来自周围人对学生的评价要正确对待,对学生不能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1.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体育新课程标准不确定教学内容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强调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运动技能占绝对优势,阻碍教师个人的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运动技能比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内容(如游戏)的比较多。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
  2.课程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技能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观察、练习,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其做法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问题后的反思,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固定的讲解、示范,而是在操场上和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感受运动的喜悦。
  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如:创造出适合学校特色的项目,为学生创设某种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
  
  三、评价方式的变化
  
  1.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要有一至二项评分项目的考核,但形式可以改变,考试的项目学生可以进行选择,考核的等级可以根据本年级的整体水平制定。
  
  四、运用新的课程观念,改进体育教学
  
  1.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将已有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联系建立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跑、跳、投等运动技能并不陌生,而且学生会经常表现出来,在学习时自己动脑探究。如上队列训练课时,教学如何由2路纵队变4路纵队,学习完后,请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变出更多的队形。通过学习,学生学会排纵队、横队、2变4、4变8、一字队等多种队形的排法,既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创造性,学生有成就感。
  2.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合作之前,我们应先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以2---4人为宜,小组长轮流当值,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学生只知道向前跳,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跳得轻松、跳得远。教师不必急着教授,可鼓励学生分组试跳,看看哪种跳法更合适。还可叫跳得好的学生示范,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跳的动作会越做越好。还可让学生评价谁跳得好,那个动作优美。这样,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实践中互帮互助,互相完善,课堂气氛也会极其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