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高中新课程模块测验的定位和命题策略

作者:王旭东




  考试评价含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不同类型的考试功能有所侧重。现在高中常见的考试有高考、会考、期中期末考试等,新课程下模块测验的功能定位如何?新课程下的模块测验与这类考试有何异同?模块测验的命题应该有哪些策略?本文就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普通高中各类考试的功能和特点分析
  
  1.竞赛性考试
  竞赛性考试是高分段的选拔性考试,考生成绩分布波形呈典型的正偏态,命题侧重能力考核,在高分段有明显的区分度,突出高分段的评价功能,以便甑别尖子生。
  
  2.会考
  会考是水平考试,考生成绩分布波形呈典型负偏态,命题侧重双基考核,在低分段有明显区分度,突出低分段的评价功能,以便甑别学业合格和不合格,同时,有教学质量反馈功能和教学导向功能。
  
  3.高考
  高考是各层次选拔性考试。命题源于课本高出课本,既重视基础又突出能力考核,学生成绩分布呈正态分布、各层次有区分度。用于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高职学校的分层录取。兼有教学导向功能。
  
  4.期中、期末考试
  期中考是形成性考试,重在反馈诊断功能。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考试,侧重评价功能。不同的学校根据生源质量和教学实际,确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考试难度,考试波形也因为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命题者技能不同而不同。
  
  二、新课程的模块测验的功能定位
  
  1.模块测验是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模块测验主要是学习过程的考试,要反映出学生有参与这模块学习,要降低考试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对学生在模块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达到模块学习的最低要求作出评价。主要用于区分低分段的学生,以便结合出勤和平常表现情况,是否给与学分认定,具有终结性考试的地位。因此,模块测验比会考还要浅,要提高后进生的得分率。
  2.模块测验促进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还要参加会考高考,这两类的考试要求比模块测验要高,特别是高考对各层次的大学录取有不同的学业成绩要求。这要求模块测验在学科学习能力上要有一定区分度,体现一定程度的甑别功能和选拔功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模块测验中发现自己的学科学习能力,以便学生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和以后个性发展就业方向的判断。
  3.模块测验要体现激励功能
  目前,很多的考试难度过大,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成为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模块测验的考试难度既要关注教学要求,也要关乎学生的学习心态。新课程的模块测验评价目的要促进学生发展;所以模块测验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浅。既要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必修课内容达到学分认定要求,也要激励优秀的学生努力学习,争取优异。这要求模块测验必须有一个合适的、与学生学业实际水平相吻合的难度要求。
  4.模块考试发挥教学管理评价功能
  大部分学科每学年有2-4次模块测验,模块测验基本上取代了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同时具有终结性考试、诊断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的功能。模块测验的成绩能够反映班级学科学习、年级段学业情况、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这要求模块测验对各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区分度。
  5.模块测验要体现诊断反馈功能
  因为模块学习是学科学习的的阶段性过程,高考会考的内容包含所有模块内容,模块测验要适当兼顾学科能力,应该具有教学问题诊断功能和反馈功能,以便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和学效益情况、改进后续模块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化发展。
  根据上述,按测量与评价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来看,模块测验是以终结性测验为主、诊断性形成性为辅的考试,为学分认定提供依据。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的参照点来看,模块测验是以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为主、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为辅的测验,模块测验既要侧重会考的水平考试,又要适当模仿高考甑别性。必须能够筛选出学业不达标的学生,又要让优生不能轻易得高分,提高优生的危机意识;让中等生和优秀生之间成绩差距明显缩小,激发中等生的竞争意识。
  
  三、模块测验命题要求
  
  1.理想的模块测验波形图
  如图呈典型负偏态。在低分段有明显的区分度,在高分段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2.模块测验的难度确定
  模块测验命题必须依据教学指导意见中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控制难度。所以,我们认为模块测验的难度控制有两种模式:(1)学生学科水平差异不大,离散程度较小,则难度控制在0.75-0.80之间,以0.77为佳,及格率95%以上。(2)学生学科水平差异较大,离散程度较大,则难度控制在0.65-0.80之间,以0.72为佳,及格率90%以上,学分通过成绩55分左右,学分通过率95%以上。
  
  四、命题策略
  
  1.命题内容要求
  试题内容主要来自课文、作业本、课堂练习,教师讲评过、平常考过的题目或据此改编的题目,让低分段学生明白老师讲过、作业做过的内容会大量考到,引导学生重视平常的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以体现模块学习的过程性。次要的少数的试题来自高考试题或改编题,体现能力要求,以便在高分段显示区分度。
  2.分值分配
  与以往考试相比,要较大程度提高基础题、容易题的分值分量,提高低分段学生的得分率。降低稍难题较难题的分值分量,压抑高分段的得分率。建议:难度值为0.85的容易题80%,以便区分低分段的学生;难度值为0.70的中等题12%,难度值为03-0.5的稍难题8%。希望低分段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解答“容易题”,希望优生快速正确地解决“容易题”,再集中精力解答“稍难题”。
  3.题量要适当
  总题数要明显增多,特别是容易题的数量,扩大知识点的考查面,突出考查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的最基本的要求。降低每题的分值,以便减少学困生的失分率。特别要增加那些题小、文字少、分值低、难度小、考核知识点单一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得分率,体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4.在赋分上要特殊处理
  稍难题分值减少,但是体量不能少。例如 按以前命题理念,需要2道10分的难题;现在模块测验命题中可以采用4道难题,每题5分,4个题目的难度值有一定梯度。也可以把一些大题改编成填空题或选择题,降低分值。复杂的计算题可以多设几个有梯度的设问,由易到难,而且分别赋分,目的是增加高分段的区分度。
  5.设置提示
  为了提醒低分段学生“遇难题绕道”。可以在难题前标注符号或说明,也可以将试卷分成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如此有利于提高中等生的成绩,同时区分高分段学生。
  总之,模块测验的目的是反馈学生的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命题时要体现“平常教什么,模块测验就考什么,通过模块测验达到激励学生重视平常的课堂学习的过程和课后的作业认真完成的过程”。所以,大量的试题要尽量体现平常课堂学习效果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少量的试题体现较高能力和高分段的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