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加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作者:周元圣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强调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了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不可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18项)外,还“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二、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操作能力
  
  “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听实验,背实验”。这是很多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现象。第一,农村初中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实验,甚至没有相应的药品;第二,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师带着一种偏见教学化学课,“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在农村初中,追求升学率是首选目标,而初中化学相对来说比较粗浅。教师认为要求学生记住课本的知识点,背熟教师黑板上的内容,中考仍然可以得高分。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知背实验,一旦要实际操作则手足无措。基本技能得不到训练,而且在学生的思维里对科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背的理念里。所以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更应该做好课本上每一个演示实验,传授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浓厚兴趣,加强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变学生的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思考。
  
  三、尽可能做好分组实验,发挥学生自主操作的创造性
  
  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设备相对城市学校来说要简陋得多,许多器材和药品没有。在这种状况下,要按照大纲上的要求做好每一组实验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因难。但依据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仍是必要的、可行的。比如我们做酸与盐的反应,可以布置学生自备醋和鸡蛋壳,用玻璃杯代替烧杯等来做分组实验。此类简单的化学实验,不受材料和实验场地的限制,也可因陋就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同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可以取得实验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从事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更多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再者,不同的小组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也更能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热情,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思考力,增强学生实验创造性。
  
  四、布置好家庭实验,时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时时刻刻都与之打交道,所以充分利用家庭的条件做好化学实验也是一条很好的渠道,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的用途,从而加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我们讲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两个实验:取井水或泉水一杯,另取纯净水一杯。然后各取半杯分别加热,看哪一种水有混浊出现(出现混浊的是硬水,没有出现的是软水);又,分别在余下的各半杯水中加入肥皂水,看哪一种水的泡沫少(少者为硬水,多者为软水)。家庭中有关实验化学的内容和方式很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观察化学,经常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习惯。久而久之,生活中的化学与教科书中的化学融为一体,学生学习化学可无处不在。
  
  五、阅读化学科学杂志和观看科教影片
  
  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对来说,视野比较狭窄,科学信息来源少,所以农村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要想扩展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学习平台。其中,订阅科学杂志是扩展学生视野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外,组织学生观看科学影片,能更直接更直观地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触动学生的创造力。
  化学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乏实验的化学教学是不完整的化学教学。在农村中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挖掘农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我们农村的孩子才能更好地学好化学,更好地增强科学的意识和科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