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乘着歌声的翅膀

作者:刘宗起 彭 蕾




  现代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令许多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中学生对语文的教学缺乏兴趣。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在下面昏昏欲睡。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尝试着把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中学生传唱的流行歌曲也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二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 中因势利导,指导学生们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作为了解社会,了解生活,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手段,并进而把这艺术形式引入课堂,使其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这样就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热情高涨的主动学习,这无疑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尝试。
  
  一、文歌结合——拓展知识空间
  
  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时代,中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与之形成强大反差的就是我们还因袭千百年来一成不变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单从语文教学中获得知识,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是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症结所在。殊不知今天的学生都是时代的“宠儿”,对新事物接受很快,崇拜明星偶像已成为他们的时尚追求并近乎疯狂,流行歌词再长也倒背如流,与之相反的就是语文片段的背诵却让学生们大伤脑筋。怎样让课文与中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结合起来呢?为此每次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都要搜集并引入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流行歌曲,如此尝试一下子触及到学生们那敏感的神经,精神处于极度亢奋状态。如我在讲解余光中先生写的《乡愁》一诗,先给学生们概括诗的背景和内容,在对诗歌初步了解的情况下,用事先准备好的录音机播放费翔和齐豫演唱的《故乡的云》,《橄榄树》,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当学生陶醉其间时,我不失时机的启发他们反复诵读诗歌并谈出对诗歌的理解,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对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还由此联想到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思乡的古诗歌。这样一结合,就使学生原先厌恶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采,鲜活生动,学生由厌学转到积极学习上来,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得到延伸,极大的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和热情,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二、明星效应——塑造完美人格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竞争激烈时代。学校在教学生学知识,学科学的同时,更要花大功夫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通过教育手段切实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道德是非,增强竞争意识,克服现实困难,谋求生存发展,并付诸于积极学习的活动中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上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海伦·凯勒》一文中,光凭教师讲解海伦不屈不挠,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太抽象,学生也一脸的茫然,针对这种情况,我提议有没有歌颂这种精神的流行歌曲并鼓励他们在班上演唱,于是乎《水手》、《阳光总在风雨后》、《真心英雄》等一首首歌曲从学生脱口而出,有些学生还向我讲解郑智化,李琛是怎样身残志不残,向命运挑战的感人故事,我再巧妙的和课文联系,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这些,就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学中的这种尝试,老师就不用喋喋不休的讲解,而是巧妙的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迎接未来世界。
  
  三、启发点拨——开创文学写作的园地
  
  如今流行歌曲已成为一种时尚元素,被中学生所接受,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学资源为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服务。如在写作指导课上,看到学生们紧皱眉头,抓耳挠腮的滑稽模样,我启发他们在所推崇的流行歌曲中给你们印象最深的歌词有哪些,学生有说电视剧《还珠格格》主题曲《当》的,有说《孔雀东南飞》《霸王别姬》的,众说纷纭。我趁机说这些歌词就是文学创作,像《当》就是琼瑶女士借用流传千古的古诗《上邪》演绎过来的,还有她写的大量作品都是以古典诗词为源泉,再进行创作的,如作品《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等。由此得出,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在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的前提下,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才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否则创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中学生要想写出优秀的作文,这一过程至关重要。由此激发起学生读书写作的极大热情,在课下学生们自觉搜集并阅读古典诗歌,从而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的前提下,进而激起写作的欲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不仅文学艺术很高,而且阐述的道理深刻,还有的学生进行歌词创作(这其实就是写作练笔,教师应给予鼓励)。我把学生优秀的作品发表在学校文学刊物上,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投稿。这样原先困扰学生的作文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写作水平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