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教师为什么不愿当教师

作者:徐 峰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张老师当教师已经10年了,最近吃惊地发现,原来特别喜欢和学生一起聊天谈心的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一想到要重复多年来熟得不能再熟的教案,她就头疼,于是常常安排学生上自习。她说,自己一进课堂就有倦怠情绪,不愿意与学生沟通,彼此的互动交流也在逐渐减少。
  刚刚毕业的小王老师对三尺讲台充满期待,可开学后面对唧唧喳喳的初一新生,小王老师发现自己一点号召力都没有,甚至被学生气得大哭一场。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甚至感到厌倦。
  和上面两位老师一样,很多教师反映,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多年来在人们眼中一向悠闲安定的教师工作,如今已成为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思考,联系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现不揣浅陋,呈现给同行,请同行批评。
  一、超强度的工作让老师疲于奔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基础教育比的不是学生学习的能力,而比的是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毅力。
  以下是某校老师的工作日程表:早上7点30分到校,8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中午12点吃饭,然后休息到13点又开始下午的工作。下午13点上课到16点半,然后开始课外活动、开班会、批改作业等,晚上18点后回家。在校时间最少也要10个小时以上,期间琐碎、繁杂事务缠身,个中辛苦又岂是局外人能了解?而在一些农村和升学压力大的地区,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要早来很多,而到晚上10点也不一定能走得了。
  二、现行评价体制给老师极大压力
  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仍顽强地生存着,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育评价体制没有改变,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仍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据我所知,有的地方教育局在新学年开学时,就根据上一学年本地的高考升学率和本学年高考招生的增幅,计算出本地在来年的高考中应考取的学生数额,指标分配给各个学校,各个学校又将本校的指标分到各个班级。完成了指标,领导脸上有光,教师上台拿奖。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为了多考取一个学生,学校安排加班、补课,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甚至透支了健康。有的地方还借口改革教师评价方法,对教师施加压力。据中国新闻网介绍,南京某试验学校改革教师评价方法,由学生给教师打等级,写评语,并且这些评判还决定着教师年终拿多少奖金。教师不能按自己意愿教书,你说累不累?
  三、新课程改革让老师左右为难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也给许多教师带来了诸多不适应。新课程本来是要弱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但现在的教材改革却让老师越来越摸不着头脑,以前是教材简单考试难,现在是教材难考试更难,让学生痛苦,教师也痛苦;而且,这样的教材仅仅针对成绩好的学生,针对大城市学生,却忽视了中等以及偏下的学生和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很多教师不知如何上新课程教材,不是教师素质太低,而是教材太难,有的地方教材体系混乱,不着边际,让老师不知道应该教什么知识。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只注重借鉴外国经验,而忽视了中国教育的实情和地区差异。新课程改革自身的不科学,让许多老师难免产生“怀旧”的情绪,一边是新课改,另一边是怀念老教材,左右为难。
  四、家长期望值过高让老师害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理。他们希望学校把所有的学生都教育好。但是,现在学生的心态给老师工作增加了难度,“学生难教”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感觉我自己是在钢丝上跳舞。”从事教育12年的英语教师孙老师说。“我们的教学是跟着高考指挥棒,家长最看重升学率。去年考得很好,今年万一砸在自己手里怎么办?所以,越干压力越大,甚至是心力交瘁。”不少中学毕业班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
  更让老师害怕的是社会过分的关注。现在的社会及媒体越来越关注教育,有关师生关系的报道也很多,这本是件好事,是教育地位提高的表现。但是有一些媒体报道却过分关注某些恶性事件,这在客观上给老师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五、低下的教师工资待遇让老师心理失衡
  现在,一些地方公务员的收入是老师的数倍,国家提出的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的收入更像口号,而没有真正的实施。据我了解,城镇教师的收入还好一点,而乡镇中学教师的月收入就仅仅1000元,却要负担生活费、住宿费、水电费、培训费等多种开销。乡镇教师这样贫困也没有什么,偏偏却要背上一些骂名,说什么现在的教师没有职业道德,一心向钱看。其实,乡镇教师既没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这个贼胆,既要苦其心志,又要劳其筋骨,这才是乡镇教师的苦楚。男教师还得买房子、然后才有机会娶老婆。否则,谁愿意嫁给你?尽管教师这样穷,还得背负着各种教育培训、职称考试,甚至进修学历的一系列费用。
  六、人事制度改革让老师感到生存危机
  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铁饭碗”今后也将一去不复返了,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感到了生存危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在进行,这势必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伴随着改革的进程,每个教师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张老师是某中学的老教师,勤勤恳恳工作了30多年的她,由于连续多次在学校的综合排名中排在了“末位”,已被学校有关部门通知“下课”,等待下一步安排。像张老师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已不是少数。
  针对中国教师生存状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与新浪网教育频道组织了一次调查,共有8966名教师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心理状况甚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面对教师的如此的生态状态,我们不得不承认,片面追求升学率给教师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弊病,形成了负面影响。要想彻底地改变中小学教师面临着的危机现象,就必须从中高考的评价体制着手,改革单一的人才选拔体制。换言之,就是应试教育从它的宝座上走下来,让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心中的守护神。
  (栏目编辑:陈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