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

作者:王金先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发布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现有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实际和参训学员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谈谈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并希望就此问题同大家进行讨论。
  2005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至此,全国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展开。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该计划的目的和宗旨。
  2006年河北省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启动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河北师范大学组织了全省县级主讲教师培训。省级培训结束,遵化市贯彻培训精神、培训理念、培训思路,严格按照河北省继续教育中心的培训安排,组织实施培训。遵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已培训1114人,培训暴露出一些问题:
  (1)有的人对教育技术培训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多数人只对培训考试感兴趣,只求及格就满意了,没有把所学的技术、理念与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意识。
  (2)重视技术,轻视设计(理念)。一部分学员认为,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太难、太枯燥,对于他们的日常教学没有指导作用,不愿意学习。对培训的技术相对感兴趣。
  (3)城乡差异、教师个人差异比较明显。县城教师比乡村教师整体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微机教师比普通教师在技术层次上表现出较强的接受能力。
  为了避免培训流于形式,拉近培训与参训学员的距离,提高培训效率,在培训的过程中尽可能够体现培训的层次性、差异性和针对性,激发参加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培训组织机构和培训主讲教师对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经过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了培训三原则:
  1.以技术为主线
  针对参训学员普遍对技术比较感兴趣,而学员的技术水平又参差不齐、培训时间有限的实际,突出以技术为重点的培训。在技术培训上不要求整齐划一,不搞一刀切。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区别层次和要求。如果参训学员的技术水平比较高,那么,讲课内容可以深一些,复杂一些;反之,就简单一些。调整讲课内容和难易程度,因材施教。
  2.以案例(教学设计)为载体
  很多学员认为,理论(教学设计)太枯燥,并且对于他们的实际教学没有指导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主讲教师在讲解时,尽量把理论与教学案例结合起来,让学员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运用学到的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或者分析案例中运用技术优化教学是否合理。这些案例来源于培训组织者的专题牵引和学员本人的教学实践。因为有了这些案例,改变了理论的呈现方式,有效地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巧妙地实现了实践技术与理论学习的融合。
  3.以实践为媒介
  在学完相关理论与技术之后,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巧妙融合,培训班组织参训学员设计教学片段,运用所学技术优化教学,或者推选学员分别独立设计一堂课教学,其他学员听课,运用所学理论评课,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建议发表到博客上。评课的目的不是分出优良中差,而是为了让学员明白教学设计的真正含义,寻找一种最佳的设计方案。
  实践证明,调整后的培训方案切合学员实际,有利学员学习,能学以致用,且较好的调动了学员参训积极性,为深入持久地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