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民俗体艺五小项”校本课程的初步开发与思考

作者:胡红芳 张顺贤




  一、民俗体艺五小项简介
  
  民俗体艺五小项:跳绳、踢毽子、跳牛皮筋、乒乓球、腰鼓。笔者所在学校选择这五小项民俗体艺项目进校园,是因为这五小项具有以下特点:
  (1)灵巧灵动,喜闻乐见,可操作性强。
  (2)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民俗韵味浓。
  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皮筋:跳皮筋是大众游戏活动,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边跳皮筋边唱着歌谣,是最快乐的童年记忆。 跳绳:在各种健身运动中,国外一些健身运动专家近年来格外推崇跳绳。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一绳在手,运动一身。
  乒乓球:是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中国的国球。打乒乓球老少皆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学习之余,打乒乓球能强身健体,缓解视力疲劳。
  腰鼓:民间艺术,气势磅礴,是一个喜气洋洋的娱乐表演项目,又是一项趣味十足的健身活动,它节奏欢快,鼓声动听,敲打起来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
  
  二、问题提出
  
  1.留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就是在固守我们民族的根脉,就是在保护民族文化的DNA。
  我们不难看出保护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将其民俗体艺五小项引入校本课程中,是顺应社会大背景的需要。
  
  2.还孩子一个快乐有益的童年。
  回忆起我们的童年,我们津津乐道的是在那宽阔的晒谷场上玩跳皮筋、踢毽子、跳长绳、跳梅花房的情景……这些有趣、活跃身心的游戏使我们拥有了快乐的童年。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整天不是沉没在大量的题海之中,就是整天对着电脑玩游戏,那天真烂漫的笑,那顽皮的跳,那尽情地跑哪里去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孩子鼻梁上过早地架上了眼镜,原本稚嫩的脸颊上过早地爬上了忧郁的神情,我们是否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尽我们的一切所能,为孩子们营造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们身心愉悦,健康发展。
  
  三、实施的方法与体验
  
  我们认真组织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为保障此活动的有效进行,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分工明确,人员落实。实践证明:民俗体艺五小项的开展确实为孩子们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氛围,促使孩子们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1.以课间为主阵地,保障活动的充分开展。
  方案制定好之后,学校特地召开了一次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了方案的各项精神,得到了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各位老师利用晨谈与班会的时间在班中大力宣传与发动。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还投资一定经费,为每一个班级制作了比较精美的摆放民俗体艺五小项的器材箱,并为孩子们提供了羽毛球、毽子、乒乓球、短绳、长绳、腰鼓等器材,孩子们看到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开心极了!
  全校掀起了这五小项民俗体艺活动的热潮。课间、午间、体活课总能看到孩子们活动时矫健的身影,总能听到孩子们一边活动,一边有节奏地吟唱着天真有趣的儿歌——“小熊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
  一次在502班进行实验,班上的小孩子邀请老师与他们一块儿玩,老师问孩子们:“喜欢这些活动吗?”孩子们大声地喊着:“非常喜欢!”当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时,他们扑闪着大眼睛说,这些活动一直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以前玩这些,爸妈担心会影响学习,总是挺约束的。学校将大力提倡这些活动,而且要让大家玩得更加有味道,更加有创意,还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评比活动,我们高兴极了。望着孩子们笑得像山茶花一样的脸蛋儿,实验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吗?让校园多一些这样灿烂的笑容,让孩子的身心快快乐乐地成长,这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最好的诠释与体现吗?大家更加坚定我们所走的路是对的!
  
  2.与其它课程相渗透,保障活动的高效开展。
  我们思考着:光在课间开展五小项活动只是保障了时间上的落实,那么如何让这门独特的课程高效地踏实地运转呢?经过商议,我们将这体艺五小项的内容与其余各科加以整合,进行有机渗透。经过实践效果不错,可以说开创了一条校本课程实践的新路子。
  
  
  
  四、初步取得的成果
  
  教师方面:
  1.自从学校提倡五小项活动以来,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关注,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更进一步增强。
  2.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对教师来说这五个项目都很熟悉,但要教孩子学,并渗透到各个学科去教,可以说是一个挑战。但“有压力才有动力”,通过老师上网浏览大量的资料,查阅大量的书籍,相互探讨,慢慢摸索,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生方面:
  1.孩子们初步明白了什么是我国的民俗体艺文化,初步了解到中国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是中华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
  2.丰富了孩子们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如肢体的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开阔视野、活跃身心、陶冶情操。
  3.五小项的开展更规范了孩子们的言行。以前孩子们经常在校园里、走廊上追逐打闹,但在开展“民俗体艺五小项”的这段日子中,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活动时矫健的身影,听到的是孩子们甜甜的儿歌声。
  
  五、下一阶段的设想
  
  设想一:全面铺开,保证重点。
  经过第一阶段的尝试,已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全面铺开时,必须保证重点。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保证的重点项目分别为:一年级(跳绳),二年级(跳牛皮筋),三、四年级(踢毽子),五年级(腰鼓),六年级(乒乓球)。
  设想二:注重积累,鼓励创新。
  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比如告一段落的时候,征集每位教师在学科中渗透五小项教学“最有心得的一篇教案或案例故事”并汇编成册,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习惯。在鼓励教师、学生继承传统的同时,还应积极倡导创新。老师们应指导孩子们搜集传统的民歌、民谣,更要鼓励孩子们发挥想像力,自创自编一些配合着五小项活动的儿歌、民谣,争取编订一本属于我们仁和中心小学的《民俗体艺五小项歌谣集》。
  设想三:成果外显,推广运用。
  等到两三个阶段实施下来,教师将会积累更多的经验,也将会有更多的思考。我们将群策群力,集大家之所长,分年段编写《仁和中心小学实施五小项的校本课程》,在全区各校推广。
  看到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欢笑,那尽情洒脱的奔跑,我们打心眼里开心。“一切为了孩子”,我们将本着这一宗旨,屏弃那些功利与浮躁,踏踏实实地为我们的孩子做一点事,我们努力着还孩子们一个快乐有益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