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如何控制初中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

作者:朱勇华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成效(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呈现优劣两极分化的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问题,也有社会实际问题。下面就控制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的问题谈点认识。
  
  (一)实施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
  
  课改强调变革教学方式,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合作、探究过程中去,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旁观者。另一方面教师因应试教育等原因的影响,对新课程、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肤浅化、操作上的形式化,教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看似积极主动,但实质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极有可能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产生。所以,教师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观念,外化为教学行为,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教会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在日常工教学工作中,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合作探究的方法、技能,以保证高质量的合作。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学习目标,确保分工到个人;要求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纠正,教会学生进行交流时,要有条理的,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接纳不同的意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
  
  2.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学习。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常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情况,有时小组活动中学优生一统天下,几乎包揽所有的任务,学困生很难真正参与到合作交往中;性格外向的学生抢着发言争着表现,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当听众;有时也会发现小组讨论看起来似乎非常热闹,但实际上有些讨论与学习无关。为避免这样局面的产生,教师一定要将学习任务分到个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且注意探究的内容是学生可以达到的境界,切忌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实效。此外,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低下身”来和学生交流,形成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多向互动,提高课堂的交流效度。
  
  3.及时反馈总结。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对某些学习内容难免会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有时在应用上也不够准确,这就需要及时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及时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然后在各组合作探究学习结束后,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点评,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合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合作技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改革课堂教学,采用“低、小、多、快”的教学方法
  
  “低、小、多、快”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块:①低起点。备课时不仅备大纲、教材,而更应备学生,摸清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减小坡度,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②小步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教学步子要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然后分层渐进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动机。③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大量参与活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能力的发展也逐步得以实现。④快反馈。在每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事实,使之受到鼓励,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又及时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乃至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讲究教学策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同时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例如,目标教育法。鼓励学生设定他们自己的目标,计划他们自己的未来,如果他们知道了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那么他们的奋斗目标也就明确了。又如有些同学上课的效率很低,这就要求教师引导,课堂上关注他们的行为,及时纠正指导。其实教给学生方法,就是教给他们生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