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佚名




  [摘要]当下,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水准。与新课程同步发展。从高中英语教师的需要、技能和知识出发,在普通高中改革的背景下,其专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关键词]课程改革 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英语是高中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适应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具有多元化的需要,通过多元化途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一、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高中英语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必须打破传统习惯和陋习,学会在实践中反思,成为反思性实践的教师。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通过批判性反思来“发现并消解隐藏在课程结构中控制教师、进而控制学生自主性的权力符号”,才可能恢复拥有真正的自主从而构建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第三,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教育反思运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在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研究中,至少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专题反思与整体反思;即时反思与延迟反思;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
  1 内省日记
  教师个人生活与其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生活经验、背景、校内与校外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生命周期等均会深刻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看法。教师必须具有内省的习惯,并行之于笔端。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内省日记就是教师的一种专业研究。这种研究是指教师个体以自己、以及自己带的班级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诊断,设定需要研究的课题,在以往经验不能解决的情况下,独立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使问题逐步走向最终解决。
  2 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教学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用语言符号和文字梳理自身的行为,记载真实的生活场景,有意识地表达自己。通过撰写教育日志,教师可以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日志的主体部分是教师对观察的记录和白描,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者以及其他看起来可能对研究很重要的事。教学日记常用的记录形式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一般要写与教学相关的事,或者是日记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片段。“教学日志”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记述,更重要的是对教学事件进行深刻的反思,关注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
  3 教师档案袋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是学校引领教师生涯规划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是教师教学事务和反思的系统集合,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一般由四个组成要素:教师教育理念或者教育哲学的描述;教学目标的描述;教学事件的描述;关于教学实践反思的描述。教师档案袋的共性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参与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材料。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的个性内容可以是:活动日志;反思日志、记录或日记;学生学习样本;资料及资料分析;教师指定的课堂计划或其他工作样本;议程表和会议记录;出席证明书;出版的文章或其他印刷材料;电子演示文稿;录像带;照片等等。
  
  二、同伴互助:教师与同行的对话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必须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与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同伴互助是一种教师群体的研究,是指教师们以本校的教育教学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借助群体的力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具体的行动过程中不断地讨论、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行动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1 合作对话
  教师合作对话的主要成果为笔记作品,在语言和文学课堂领域里最先运用,并日益成为教师集体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共同体的知识共享主要通过协作活动来实现,进而促进教师集体的专业成长。
  “英语沙龙”是英语教师常见的合作对话方式,这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习得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探究活动。这种合作对话的运作包括:①教师小组规模要小(6—15人)。②学习共同体应该有召集人,设定计划,以便于小组成员学习。③参与者聚集起来进行现场观察,诸如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等。④学习共同体起草相关任务报告。⑤参与者集中于学习,加深对于事实的描述和判断。
  2 课例研究
  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就是所有教师都进行公开教学、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习经验的创造性的合作的活动过程。“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指关于一节课的研究。而实质上, “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课例研究”的开展过程包括:①小组会谈一: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②研究课一:实施。由一名教师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③小组会谈二: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④研究课二: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里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⑤小组会谈三: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情形”。
  “课例研究”是教师与同事分享知识的过程。其间,教师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为真正的专业人员。参与“课例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知识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其自身的专业发展。
  3 研究团队
  教师团队是由若干名具有知识、技能等综合素质和独立个性的教师个体组成,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有共同目标、共同规范的一种组织形态。
  一般教师团队的发展会经历以下五个基本序列:形成阶段、规范阶段、震荡阶段、运行阶段、整体阶段。按照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打破原有的结构,组建若干个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解决问题团队、自我管理团队等。在实践中,高中英语教师团队具有多种运作方式,例如课题组活动方式、同行交流方式、结伴合作方式、教育问题研讨方式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