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巧设辩题 实现双赢

作者:陕声祥




  语文学习有其固有的特点,它是一种长线投资,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一时的努力并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缺乏直接的现实的成功愉悦,学生往往兴趣索然。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设计小小的问题,激起学生对事情结果、人物命运的兴趣,引发观点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也会如数学课一样,让学生享受挑战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丰碑》的课例片段
  在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样一支连军需处长都冻死的部队,会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有怎样的战斗力?他们会走出这雪山吗?学生开始细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学生自然分成两拨,答问演变成一场辩论。
  正方:我觉得红军战士能走出雪山,他们打过那么多的仗,吃过那么多的苦,眼前这雪山算得了什么?
  反方:他们不能走出雪山,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云中山太险恶。而他们的装备又太差。
  正方:装备差不是主要的,我们的红军英勇顽强。毛主席不是说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吗?
  反方1:装备不是主要的,难道我们不需要装备吗?不正是因为装备差,没穿棉衣,战士都冻死吗?
  反方2:大雪茫茫,冰天雪地,吃不饱,穿不暖,战士们生命没有保障,还走得了吗?
  正方:你看那冻死的人是谁,不是普通的战士,是军需处长。
  反方: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掌握生活用品分配的官员,连他都没有穿上棉衣,不正说明部队的装备极差吗?这么差的条件,怎么保障战士们安全翻越云中山?
  正方:我们的装备很差,但是我们有不怕困难的精神,还有干部战士的团结一心,相互的关心爱护。军需处长没穿棉衣,他一定是把棉衣都分给战士了。那个穿他棉衣的战士一定会从中获得强大的力量,战胜困难,走出云中山。整个部队都会从他的身上获取前进的力量。
  师:军需处长的牺牲让军长,也让今天的我们认识到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生:不怕困难的队伍,敢于牺牲的队伍,精诚团结的队伍……
  师:是啊,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又属于怎样的队呢?
  反思:
  课堂辩论是一种综合学习。它是自主学习——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它是合作学习——有同伴的互相补充、支持;它是探究学习——通过概括提炼文本材料获得认识,形成思想,作出判断。
  这个案例通过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红军能否走出云中山,搜集处理文本中富含的信息,以辩促读,以辩启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以深化。在挖掘课文内涵的同时,学生的大脑在积极的活动。比拼中,反应加快,知识激活,思维发散,学生的成就感相伴产生。这是因为选取了一个好的辩题。一个好的辩题,如海面露出的冰山一角,通过对它的研究、探索,可以引导学生潜藏的更多事实和信息的关注。又如一个支点,就像阿基米德渴望的可以橇动整个地球的支点一样,借以带动整篇文章的解读。语文课上好的辩题,能够把思想的熏染,语言的学习运用融为一体,实现读人与读文双赢,达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