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湖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

作者:陈光春




  [摘 要]湖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面临专业素质整体不高,英语教学设施落后,英语教师需求紧张,英语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师培训形式,从政策、资金、师资等各方面保障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 问题 对策
  
  一、湖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面临的问题
  
  (一)“强扭的瓜不甜”——非英语专业教师多
  当前湖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来源有高校师范生和非师范毕业生;或本校非英语学科转岗教英语的教师;或者向社会公开招聘英语教师。英语教师自身学历起点低,大部分是县级师范学校毕业和电大毕业,而且从英语专业学科毕业的教师人数极少。英语教师职后提升的学历大多是函授、自修、电大等形式完成的,真正全脱产进修的英语教师比例少。最近几年师范生主要毕业于市县级中等师范院校和大专院校,而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等重点大学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县城以下的学校任教。问卷调查反映一所市级高中2005年全校英语教师只有1名本科起点学历,约60%是专科学历,约30%是中师学历。有的学校为了解决英语教师缺乏的困境,学校要求一些对英语感兴趣或对英语知识了解较多一点的历史、政治、语文等教师改行教英语,实行校内问题校内解决。
  当前湖北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总体上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英语教师综合水平整体不高,对英语人文知识了解不够,仅仅满足低层次教学要求,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英语教师水平停留在原始水平。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教学需求差距较大,甚至只有1/3的英语教师教学水平能够维持学校英语教学要求。即使办学水平比较高、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如武汉市一些学校)约2/3英语教师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够满足教学。但下列教师难以适应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一是年龄偏大的英语教师,主要是口语问题;二是从初中引进的英语教师,其英语专业知识欠缺;三是年轻英语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具体而言,当前英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明显欠缺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英语新教材词汇量大,年轻英语教师词汇量大、口语较好,对新教材的编排转变适应过程较快,教学效果较好,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对于年龄偏大、口语较差的英语教师对于新教材则感到力不从心,教学中呈现困难重重现象。初中英语教师对于素质教育与英语中考的平衡点、交叉点难以掌握,如何处理提高学生英语日常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等综合能力与提高中考分数两者的平衡问题,对此大多英语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2. 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未能科学了解,在新的教学方法上有待改进。新教材课本知识容量增大,英语科目课时安排不够,无论年轻英语教师还是年老英语教师对新教材普遍感到吃力,大多数感到教学时间不够。而有的初中英语教师同时带3个教学班英语课,英语教师授课班级过多,英语教师工作量偏高,必然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3.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非英语专业转岗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初中下到小学教英语的教师采用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忽视儿童心理感受。小学教师需要的是教师的综合素质,但是有的小学英语教师仅仅拥有单一语言知识而不具备唱歌、跳舞和绘画基本能力,不研究儿童心理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生机,这样小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甚至害怕英语。
  4. 非师范生虽然专业知识宽广,但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学技能低。年老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课堂讲得多,组织学生练得少。有经验的教师容易受传统理念的束缚,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协调新老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和传帮代做的不够。
  5. 大多英语教师发音不标准,口语不规范,地方口音严重,这种现象在农村乡镇教师和老英语教师中表现尤其突出。英语教师人文素质较差,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纯粹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传播的工具,而不是当作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英语背景知识不够,对语法、写作、听力、词汇、语音等未能系统全面掌握,英语教师在对有关英语的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知识底蕴不足。
  6. 英语教师需求量大,但可供选择的优质英语教师少。在调查中发现一所小学有1000多名小学生,全校只有3名英语教师,每名英语教师授课至少18节/周,教师压力大。3名英语教师均是转科改教英语,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缺乏英语教学知识的专业训练。
  7. 乡镇中小学和部分县城中学,班级规模偏大,有的达到60—80人/班,甚至有的班级90人以上。英语教师面对人数严重超编的大班,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个别辅导、小组活动等与新课程改革相符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必然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二)“想要的要不到,不想要的却太多”——英语教师需求紧张
  总体而言,部分高中学校、重点初中和实验小学的英语教师数量能够满足该校教学需要。但是,当前许多乡镇初中、非重点中学(包括初中、高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数量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从地区而言,县城学校英语教师基本满足,乡镇学校英语教师缺口较大。从学段而言,高中学校英语教师数量能够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初中学校英语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学校需要,小学英语教师缺口较大,有的学校英语教师缺额达1/3以上。如丹江口市县城有7~8所小学开设英语课,而乡镇以下小学由于没有英语教师,暂时未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师缺额达约100人,不能满足小学3~4年级英语开课要求,全市中小学英语教师缺额共达约200人。而当前中学处于生源高峰期,英语教师缺额紧张,学校不得不外聘英语教师。外聘教师平均工资约300元/月~400元/月。由于工资低,地方教师整体数量超编,无法解决代课教师的编制问题,所以许多代课教师不安心工作,代课教师队伍不稳定,工作1~2年后就离职,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
  造成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1. 乡镇初中学校规模扩大,班级数量和班级人数增多。以前乡镇中学英语教师本来就比较缺,现在学生数量增多后,英语教师的缺口更大,虽然英语教师一般带两个班级,但是有的学校英语教师数量缺达1/3。
  2. 县级教师编制紧张,地方教师整体数量严重超编,教师学科结构十分不平衡,农村教师年龄层次分布不合理,呈现教师老龄化倾向。英语教师虽然非常需要,但由于受编制限制,1998年国家推行师范生毕业不再分配单位政策后,有的市县级以下学校最近6~7年未分配到英语专业教师。
  3. 城乡差别两极化,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明显,地区间教师待遇两重天,教师流失严重。一是小学英语教师流向初中,初中英语教师流向高中。二是英语教师从乡镇学校流向县城学校,从县城学校流向省城学校,从湖北流向沿海发达地区。
  4. 推行新课程改革后,英语教材编写改变,英语教学方式改革,英语教学评价改革,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提高,许多英语教师难以胜任当前的英语教学工作,合格的英语教师严重匮乏。
  
  (三)“干一类的活儿,得二类的报酬”——英语教师待遇偏低
  在中学阶段,英语、语文、数学三科在中考、高考中分值一样,而平时英语教师课酬与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不一样,许多学校仍然按照1978年制定的学科课酬标准(语文数学学科1.2,英语学科为1)。部分学校存在歧视英语学科现象,英语教师课酬标准比语文数学低,“英语教师干一类的活,却给予二类的待遇”。小学阶段英语不参加统考,学校领导对英语科目不重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