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搭建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郑 鸣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每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不同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同学校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外在体现,作为环境教育的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从清晨到傍晚,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活动,如果能沐浴在独特、浓郁的集体文化氛围中,肯定能受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无声而有力的熏陶和感染是单纯的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任何学校,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以优化育人环境作为突破口,积极搭建校园文化教育平台,促进育人工作。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建设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和功能室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通过建设校园文化,使楼道有画语,校园有歌声,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个角落会“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物质文化建设是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多彩而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事实上,每个校园都是一所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我们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1. 走廊、墙壁和横梁文化。
  作为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楼的建筑特点,在进行校园走廊、横梁和墙壁的文化建设中,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达到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从而具有整体美的效果。不同的楼层可以有不同的主题文化,如:人生目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等板块。
  走廊中每一句富有人文色彩的话语,每一条警句和名言,读起来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每一幅美术作品,都能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墙壁、横梁处处有温馨提示,如“想想自己有何长处,充分发扬它;看看别人有何优点,虚心学习它”、“轻声细语,举止文明”、“脚步轻轻,勿扰他人”等等。学校可以利用走廊、墙壁和横梁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施展其艺术才华。虽然他们的作品有些稚嫰,但其价值不在于是否完美而在于是否具有内涵。通过这样的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特长和才艺得以展示和认可。
  2. 办公室文化。
  教师一方面是文化知识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教师群体本身也构成了一种文化群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味。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一文化群体素质的好坏和品味的高低,依赖于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贯彻的方针、遵循的教育思想、教学规律、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整体文化功能的发挥。所以,搞好教师办公室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至关重要。
  (1)精心布置办公室环境。学校应重视办公室环境的美化,一句句格言、一盆盆花草,都能起到净化、美化、绿化办公环境的作用,也能提高办公效率。
  (2)制定办公室制度,规范办公室管理。办公室也可悬挂具有针对性的文字条幅,如《教风十条》、《“微笑最美教师”要求》等指示牌,如“请你集中精力,专心授课”、“上课教态亲切自然,尊重学生提问和发言”等,这些都可体现学校教师的为人师表和道德修养。
  (3)开展文明办公室评比活动。学校可组织力量对各办公室进行随机查访,加强办公和上课等行为规范的检查。根据服务态度、工作效率、集体备课、科研氛围、环境布置和清洁卫生等,分别给各办公室打分,及时予以公布,评出文明办公室,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3. 教室文化。
  教室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其文化环境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来的,而文化环境反过来又可以熏陶学生,影响并决定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每个教室都可以在黑板上方最醒目的地方粘贴格言警句条幅,这些无言的熏陶和无声的教育,小到一句明言警句,大到一个规章制度,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管理手段,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从而在管理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室文化力求色彩协调,格调活泼,形式多变。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或布置,围绕学校(班级)工作重心和学习目标,突出阶段性的宣传和教育要求。
  此外,针对学生在读书书目选择上存在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为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学会鉴别和选书,学会多读书并读好书,学会有方法有系统有效率地学习,达到扭转学风浮躁现象、提高文化品味的目的,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拿出自己最爱的书籍,定期集中放在教室一角,进行交换阅读,形成独具个性的教室文化。这样,既能使学生扩大读书眼界,交流读书心得,共享读书乐趣,又能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和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
  4. 功能室文化。
  学校各类功能室,如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餐厅等都可以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积极筹措资源,广开渠道,精心选择和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学生读物和视听产品,使学生在学习娱乐中受到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学校应该定期投入资金,不断完善各类功能室的环境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功能室管理员的培训,健全功能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在阅读、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让功能室成为学生吸取精神文化食粮的重要场所。
  
  二、丰富校园生活,拓展隐性文化空间
  
  学校在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探索隐性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构建隐性文化的拓展空间。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制度建设、主题党团队活动等,都是学校富有特色的隐性校园文化。学校应不断拓展隐性文化的工作内涵,使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1. 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校园文化传播的主阵地。学校应该有效地发挥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党团工作及各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合力。
  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活动实践中教育学生。
  学校应该注重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得到陶冶和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1)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如可以通过文明礼仪规范班,卫生达标班等的评选,掀起“人人讲文明,生生讲礼仪”的热潮。结合相关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之成为礼仪文化的载体。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及入学、入党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教育学生,这些日子都蕴藏着可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扩大阅读量,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通过积极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和模范活动,促进榜样的教育力量。经常掀起感恩教育活动,呼吁学生感恩家长、感恩老师、感恩社会,使之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在社会教育中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并努力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演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培养他们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良好风尚和热爱劳动的思想,为其学会做人奠定关键的一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企业,感受现代化大生产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树立为中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3. 与家长同行,积极挖掘家庭教育资源。
  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应该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家长的人文情感、知识水平、家教水平、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等形成的家教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也是学校隐性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每学期设立家长接待日和课堂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与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督促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与家长通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在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能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在家长的配合支持下,教师的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事实告诉我们,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建有力的育人文化平台,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学校应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使校园文化发挥更大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