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浅析学习不良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作者:张红梅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部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自信的人格。特别是学习不良学生由于常常遭受学业上的失败和教师、家长的批评指责,自信心尤其缺乏,其培养更显重要。本文分析了学习不良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学习不良学生不自信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不良学生自信心培养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学习不良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学生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感受和信念。学习不良的学生由于经常体验的是失败和老师、家长的负面评价,因此自信水平较低。有些学生可能会直接显现出自己的不自信,比如说“我很笨”、“我不是学习的料”,但大多数学生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来修饰或掩盖自己的失败,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主要心理防御机制有:放弃或逃避:推诿、文饰、攻击、否认、匆忙等。虽然自信心水平与先天的气质有关,但更多地还是决定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好的教师和父母总是可以通过各种策略让学习不良的学生也有较高的自信、有健康的心理和快乐的人生体验。
  
  一、接纳学习不良学生并帮助学习不良学生自我接纳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认同的需要。接纳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认同,是无论学生有怎样的表现,老师都会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能够移情理解学生,能用开放的态度促进学生敢于且愿意在教师面前表达自我。但怎样才算是接纳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和你说:老师,我听说人死了会变成星星还时刻看着他爱的人。老师往往的做法是或者跟他解释人死的道理,或者说:不要瞎说,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哪里还能看?当然老师这样说并没有错,但这两种方式都不是一种接纳而是对学生的拒绝,没有感受学生可能有的痛苦或担忧。接纳的老师只需用关注的眼神注视学生,轻轻问一句: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也许学生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内心的诸多秘密或伤痛。
  所以接纳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确并不容易。接纳意味着教师真正把学生当作一个自由、独立、有其独特人格和尊严的人;接纳是一种无条件的对学生的喜爱,不是施舍和同情,而是一种平视,是一种自动自发流露出对学生的关心,是理解、移情,是关注和认同,甚至是宽容;接纳,是对学生整体性的接纳,而不是对他们身上好的或合我们口味的地方接受,不好的或不合我们口味的就排斥。当然学习不良的学生自身肯定会有一些问题,接纳也不是说要赞成这些,而是理解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克服不足,走向成长。一个学生的学习不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要我们对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真诚接纳学生,学生会以“我不能让老师失望了”的朴素想法和行动来报答老师。老师对不良学生的接纳、尊重会成为震撼他们心灵的力量,使学生身上闪射出更多的“闪光点”,促进他们发展和成长,只要持之以恒,学习不良的学生也会有一份满意的人生。
  接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自信和自尊的前提。学习不良学生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失败、挫折较多,所以他们一般对自我都是比较否定的,总是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干什么都不行,老师和家长都不喜欢自己,总是很消极看待事物,因此教师在接纳学生的同时也要帮助学习不良学生去找寻自身的优点,分析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存在的问题,学会自信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表现自我,再通过擅长领域中的成功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从而全面地悦纳自我,最终达到改善自我。
  
  二、对学习不良学生抱着良好的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小学1-6年级进行测试,然后随机选取了一些学生的名单告诉老师:“通过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是班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生。”八个月以后,罗森塔尔进行第二次测试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进步远远高于班上其他同学。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学生就会向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方面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期望效应。可见期望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对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抱有良好的期望,相信他们有他们自身的优点和独特的方面,相信他们身上有还未发现的潜能,相信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并抓住时机适度对学生表达这种期望,如平时多给他们一些微笑,赞许的点头,上课时多提问他们,相信他们能回答得很好,如果他们不会多给一些等待或提示,多观察他们找寻他们的长处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多给肯定的评语等等,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后定会激发自尊心、自信心,积极去表现自我,努力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三、引导学习不良学生对学习失败作正确归因
  
  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对在工作或学习中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或推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倾向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原因: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能力大小、努力程度是内部原因,而任务的难易、运气好坏是外部原因,在这四个原因中又分为能自控的和不能自控的,努力程度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能力大小、任务难易、运气好坏是为能由自己控制的。归因倾向不同会直接影响以后对待活动的态度和干劲。
  学习不良学生一般都有不正确的学习归因。有的学习不良学生总是把考试失败归咎于外部的原因,比如题目太难、运气不好等,这些都是外部的、自己不能够控制的,于是埋怨客观,把今后学习成绩的提高寄希望于下次的任务容易一些、运气好一些或投机取巧能成功,这类学生是属于外控型的。外控型的学生会在学习失败中丧失信心,不愿努力,产生投机取巧心理。还有的学习不良的学生把自己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行,他们认为自己注定是要失败的,即使有机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并做出改变,他们也不会太努力,因为他们相信由于“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努力也不会改变失败的结果,因此放弃努力,产生自卑感。
  作为教师,可以采用教给学生归因的知识,进行实际归因训练、提供归因榜样示范等多种策略改变学习不良学生的归因方式,帮助学习不良学生成为一个内控型归因的人,也就是帮助他们学会无论是学业的失败还是成功都从努力方面分析,如果学习进步了就归因于是自己艰辛的努力,那么下次他就会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学习失败就归因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造成的,那么他就会相信只要下次自己努力一定可以取得学习上的成功。通过引导学习不良学对学习作正确归因帮助学习不良学生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成绩是自己能够改变的,自己的未来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四、让学习不良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不良学生因为自信心不足,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一方面为这些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其实大多数学习不良学生并不是门门学科成绩都差,他们也有偏爱和学的较好的科目,或能力较强的方面。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在胜任的学科和活动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习不良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以自己的过去为参照指标,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中总喜欢把学习不良学生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你怎么就不象××学习用功、表现优秀、成绩好”,这样比会让学习不良学生觉得方方面面不如他人,越比自信心越低。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习不良学生自我比较,同自己的过去比,在过去的基础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和奖励,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成功和进步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加自信心。
  但是也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有的学生学习很差,表现很不好,实在不知怎么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班主任之友》2000年第10期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让后进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说的是浙江萧山朝晖初中的一件事。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对学习一直没有兴趣,有一次作文,他只写了300字,书写潦草,字数不足,但有的地方有一些新意,老师想如果只给60分,对他肯定没有触动,结果老师给了他这样一个分数:95-20-15,并在下面注明:95是由于内容新颖,有创造精神;20是由于字数不足,15是由于书写太潦草。同样是60分,但包含了更多的涵义,即有肯定,也指出学生的不足。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殷切的关爱,从而增强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动机。可见不是学生有没有优点,是否能成功,而在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是否有发现学生优点和成功的眼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孩子的错误而是孩子的不幸,成绩再差也有做人的尊严,也有体验快乐和幸福的权利,做为教师和家长要关心、帮助学习不良的学生,培养其自信心,让其体验到人生同样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