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特岗教师的执教初旅

作者:毛兴凯 何永明




  2006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用5年的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岗计划”的实施在西部地区以及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之中,在西部省份的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
  莫佳修以及其他两百多名年轻的大学生正是乘着国家这股农村教育改革的春风翩然而至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巴东县的。
  提起莫佳修,大概熟悉校园文学领域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曾任湖北省五佳社团之一的“五色土文学社”和“玫瑰园诗社”的主编。他连续三年蝉联湖北省高校“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的特等奖、一等奖(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届),这是湖北省高校“一二·九”诗赛散文大赛二十多年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的长篇组诗《站在古格王朝的废墟上歌唱》被《中国诗歌》)评为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打破了文学作品不能评选创新成果的先例。他的论文《从新诗的发展历程来重审大学文化的作用》被推选为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大学四年他在在各类报刊、杂志、网站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几十万字,他是中南民族大学2006年度最优秀的毕业生(2006年毕业时被学校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他曾经多次被中南民族大学报、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网、湖北楚天金报、中国教育在线、大学生周刊、湖北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际毅然放弃了到发达地区去做高级白领,享受现代物欲横流的都市生活,默默无闻的选择了崇高的特岗事业,来到了湖北经济还很不发达的偏远的大山区恩施自治州巴东县巴东第二高级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特岗教师。
  
  一个历经曲折的梦想
  
  据《中国教育在线》(http://txs.eol.cn/article_page.php?articleid=20512)十一月二日的人物专访相关报道得知,2007年3月,莫佳修成功加盟国内最大的民营图书公司“学而优图书文化有限公司”。此时的莫佳修,都市里的美好生活触手可及。然而,一个特岗的消息改变了莫佳修青春的轨道。七月份,他向广州的公司提交了辞呈,回汉参加了特岗培训。当莫佳修把这个决定告诉他的恩师,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罗秉武老师时,罗院长颇感意外。沉默良久后,罗院长意味深长的对莫佳修说:“中国需要像你这样的理想主义者。”
  “去西部资教是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梦想,这个梦在我2004年去青海、西藏做完‘青藏地区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之后就已诞生。”莫佳修直言那为期一个月的“青藏地区中小学教育状况调查”是一次灵魂之旅。在青海、西藏的每一天他的灵魂都在接受着洗礼,那一个月里他写就了近三十首纯美的诗歌、十多篇散文随笔,长篇组诗《站在古格王朝的废墟上歌唱》(荣获湖北省高校“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创新成果二等奖)就是那个时候写成的,而下面这一首《流泪的眼睛》则也许是对他今天这个选择最好的诠释。
  《流泪的眼睛》
  ———献给西部贫困儿童的歌
  眼睛,请不要流泪了呀,眼睛
  不管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苦难与辛酸。
  
  呵,主人,我心爱的主人
  我怎能不流泪呀,我的主人,
  当我看到那些矮湿洞黑的房,
  那些破败简陋的床,
  那面四处空空的墙,
  还有他们簇拥你
  如簇拥希望的太阳。
  
  眼睛,请不要流泪了呀,眼睛
  不管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真诚与善良。
  
  呵,主人,我心爱的主人
  我怎能不流泪呀,我的主人,
  当我看到他们纯美闪现的善良,
  他们朴素流淌的泪行,
  以及他们贫苦无助的坚强,
  还有他们簇拥你
  如簇拥希望的太阳。
  
  眼睛,请不要流泪了呀,眼睛
  不管你看到了什么……
  回想半年多来的经历,莫佳修感慨良多。二月从文学院李庆福书记那里得到确切消息,2007年中南民族大学没有到新疆、西藏特岗资教的名额,于是背起行囊只身闯广州。然而半年后他却向公司提交了辞职,踏上了虽然并非前往新疆、西藏的特岗之路,但仍是西部较落后的贫困大山区。一个抉择使半年前后的生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
  提及当初的这个抉择,莫佳修淡然一笑。他说,在广州的那段日子生活节奏太快,人活得太匆忙,没有时间去思考,也没有时间去写作。他说他当初之所以做出这个抉择,除了回报社会,还有他相信在西部他能够寻找到在广州找不到的东西,爱或者善良或者其他的什么……并且,他相信在基层能得到更多锻炼,积累基层的生活经验,进而得到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写作素材,他坚信“三年特岗,一生财富”这句话的真理性。只要努力,在基层照样可以大有作为的。昔日的“校园诗人”莫佳修,他坚毅的目光遥望着远处的青山,口中振振有词。他十分肯定地告诉我们,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或遇到多么大困难他都不会丢弃写作,写作很多时候是他和这个世界对话沟通最理想的方式,他会继续他的诗歌和文学之路。
  
  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
  
  在交谈中,莫佳修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恩”。他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太多人的关爱,所以我是一个很感恩的人。”他说“感恩”二字的虔诚程度,让人觉得他有某种很深的忠义情节。他说,今天他之所以能站在三尺讲台上,为西部教育贡献微薄的力量,了却他多年的梦想,最应该感谢的是我们的党和国家。假如没有党中央的这个资助计划,当年他在西藏立下的那个隐秘的愿望也许永远也只能留在梦里。
  “共产党真的很伟大,从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农村税费减免以及推行西部特岗计划,可以看出他们是真心在为我们劳苦大众服务的”。莫佳修坦言,过去的他是个典型的愤青,写了很多批评性的文字,大学时表现一直很优异的他曾有很多次入党机会,但他因看到部分官员们贪污腐败以及种种丑行而失去信心,认为共产党已不是革命年代一心为救劳苦大众的那个政党了,所以他一直未执心入党,直到现在他才慢慢扭转了这个偏激的看法。“贪污、腐败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共产党员是好的。”莫佳修很认真地说。
  莫佳修第二个很感恩的是巴东县委以及教育局。他说,一下子要统筹安排两三百个特岗教师到一个县的确是个浩大的工程。巴东教育局这方面做得很好。巴东县是个全国贫困县,但他对我们这一群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却没有半点吝啬。8月26号我们来到巴东,他们把我们当做最尊贵的客人一样,让我们住进了很多人这辈子都没住过的宾馆。座谈会上,巴东县教育局长发自肺腑地说,土家族人民向来尊师重教,你们是巴东教育新的希望、新的血液,你们安心地工作,我们宁愿委屈自己也决不让你们受委屈。莫佳修说,局长的这番话,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
  在莫佳修不断列举的感恩事件中,提到最多的是巴东二中。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巴东二中是和他直接发生关系的主体。他说,今年巴东二中经过严格的考核录用了六个特岗教师,到目前为此他没有听到任何一位特岗教师对学校及学校领导有任何埋怨的。“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莫佳修告诉记者,虽然来到巴东不到三个月,但热爱调查、热爱走访的他已经走访了不少地方,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打听或者亲自访问当地的特岗教师,了解他们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像巴东二中这样让特岗教师们无怨无悔努力付出、科学管理特岗教师的模式是很值得推广的。关于这个模式,巴东二中的校长向宏茂说:“其实不需要什么模式不模式,这些年青人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只要你生活上关爱他,能力上信任他,工作上重用他,他们就会干劲十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