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校本培训互动要素简析

作者:邱子华 梁华锋




  在一定程度上,校本培训可理解为校长、教师及其同伴、学生、网络的互动。在互动中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
  1. 校长与教师。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单位组织培训活动。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从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认识校本培训的意义,把校本培训作为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校长在校本培训中要重点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并管理学校培训组织;
  二是根据本校实际和发展战略,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工作策略,组织制定校本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是建立规范的校本培训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的检查、评估等。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不应该只是校本培训制度的被动执行者,对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校本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等等,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找准自己在校本培训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学校校本培训规范、有序的进行。
  2. 教师与同伴。校本培训主要在学校教师成员之间开展。教师之间有学科背景、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校本培训中,教师与同伴之间是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要建立教师与同伴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对双方产生“头脑风暴”,从而进行积极的批判性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3. 教师与网络。互联网为校本培训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丰富资源,捕捉教育教学信息,整合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上学术交流,拓展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也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立交互式的网络校本培训模式。
  4. 教师与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应该成为校本培训的元素。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感受是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校本培训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感受,直面教学的得与失,可以让教师逐步改进教学行为。
  校本培训处理好上述几种关系,让教师置身于具体可感的教育情境之中,对照身边的典型和榜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才能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收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