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物理笔记的做和用

作者:韩文良




  物理学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学们大都迫切希望学好物理。而在教学物理时,学习笔记一直伴随学习的全过程,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它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是,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所记物理笔记只是课本内容的重复,他们不会将所学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简要概括并标示出来。这样做笔记费时费力,利用时效率不高,效果也不会好。为使笔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助手,现对怎样做笔记提出以下几点:
  
  一、遇重点即记,作重点笔记栏
  
  中学物理系统性高、概念性强,规律密集、叙述简练而又严谨,在对概念、定理、定律叙述时,其关键的字词中都隐含着丰富的涵义,因而在对它们的学习中,教师要把关键词中包含的涵义挖掘出来并解释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同时指导学生在课本的重要处作圈点,空白处作解释、注明。这样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既可以直接和课本对照,避免原文抄写,又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怎样理解概念,知道什么是重点。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复习时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突出重点。
  
  二、遇疑即记,作疑点笔记栏
  
  学习过程经常是一个生疑、释疑的过程。学生在生疑、释疑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水平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释疑,还要帮助学生学会生疑、用疑。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问,很多问题不能立即解决,还需要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跟同学讨论,向教师请教或查阅资料,甚至要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学习才能解决。这时老师要指导学生做问题笔记,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立即解决的疑问记下来,长时间坚持这样做,笔记就成为个人的“疑问集”,就可以在经常翻检的过程中,不断用疑和释疑。这种方法针对性强,有的放矢,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培养勤学好思的习惯,优化学习品质。
  
  三、遇难即记,作难点笔记栏
  
  中学物理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理解困难;有些方法分类复杂,变化多端,难以把握;有的概念纵向多层深入,横向联系广泛,难以全面掌握;有物理题一题多解,显得妙趣无穷。对于这些突出的物理难点,教师要指导学生作一个专门的难点笔记栏。遇难即记,勤做小结归纳,使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同时要在这些问题的后面留出足够的空页,以便在认识提高后作充实补记之用。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自我建构中螺旋式提高,适应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事实证明,适当减少作业而把其改换成笔记的整理对学习更为有利。因为通过整理专栏笔记,学生不仅针对性地学习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在整理中提高了能力,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四、遇“知”即记。作“物理知识”笔记栏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还需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物理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让学生走出题海,走进科技,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订阅相关报刊杂志,其中新的物理科技信息、新颖实验、好题以及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等,都能拓展他们的物理知识空间。学习中,一种妙解、一点联系、一种好方法,都可能激发灵感的火花,及时记下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能成为能力的生长点。这些札记看似杂乱实为珠玑,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大有裨益。教师要提高学生细心观察、勤于记录的积极性,还可以利用班级黑板报或要求学生自办物理知识小报,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把个人札记通过物理小报变成开放性的共享资源,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资源共享中得到收益,进而使班集体学习效益大面积提高。
  
  栏目编辑 陈光春语段分析中常见术语举例
  钱宝成
  “阅读理解”中的语段分析的术语比较多,现就常见的几种举例说明。
  伏笔:在前面作次要的叙述,为后者作重要的描述作准备,即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如:
  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读书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信念。
  在周总理的人生生涯中,他一直在为中华之崛起而顽强拼搏,从井岗山斗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几十年里,他总是从革命的大局出发,操劳着党和国家的大事,里里外外一把手,充当着“一棵大树”不肯倒,新中国的诞生、成长、发展、崛起都有他的辛劳。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在中外世人面前作出了光辉的楷模。
  不难看出,贯穿上面语段的线索是: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发奋读书,顽强工作,不懈斗争,不辞辛劳,为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缅怀。语段前面的叙述为后面的描述作了伏笔。
  
  铺垫:
  
  前面的叙述与后面的内容相照应。由于作者对情节的发展事先作了铺垫,因而后来发生的故事并不使读者感到突然。如
  夜深了,秦奋同学还没有休息。他默默地用笔在本子上勾画着。
  ……
  学期结束的统一考试中,秦奋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名列初二年级第一。学校的老师、同学都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
  秦奋同学勤奋刻苦地学习,终于有了回报。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名列初二年级第一。这让我们明白这是在情理之中的,这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最好验证。前面的叙述与后面的内容相照应。
    衬托(正面衬托、反面衬托):
    为了使事物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2006多哈亚运会上,100米跳栏的中国运动员刘翔和他的队友在竞赛场上咬着牙关,凭着拼劲儿和良好的心态、竞赛技巧,越过了一道道栏杆,始终跑在队伍的第一、第二的位置,参加这个项目的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尽管拼命追赶,还是没赶上。最后。刘翔他们同样以第一、第二的位置冲线。刘翔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获得了金牌,且打破了亚运会纪录,他的队友赢得了第二,获得了银牌。此时此刻,运动场上以至全世界一片欢腾。
  100米跳栏比赛,中国运动员获得了金牌、银牌,是好样儿的。刘翔的队友拿了银牌,可刘翔比队友还强,获得了金牌,且打破了的亚运会纪录。这是正面衬托,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尽管拼命追赶,还是没赶上。是反面衬托。
  
  烘托: (与衬托有时同义,有时有区别)
  
  写作时先侧面描写,然后引出主题,使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如: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孩子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