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执教者说

作者:黄好额




  “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想想当年报考师大,跟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差不多,实是无奈之举。师范是免费的,俺的智商又上不了清华、北大,选择师范便成了我的归宿。
  大学毕业登上讲台,便有了误上贼船感,可怜兮兮的一点工资,不够买书抽烟。又谁瞧得起教书匠?每当别人作自我介绍时,低着头象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似的,而方则一脸的鄙夷不屑和洋洋得意的样子。在情场,许多女孩子对教师采取不看不谈不接触的“三不政策”。婚后更觉得窝囊,堂堂七尺男儿,收入尚不及妻子的三分之一。想想中学时的同学,也都混出了人模样,再看看自己一副贫困潦倒的狼狈像,心理总觉酸酸的,也总是怪别扭的。
  穷则思变,为了找回男子汉的尊严,四处活动,动用几乎所有的关系,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拼命逃离教育界:被借调到机关、事业单位;到报社应聘;停职留薪下海经商……无奈功力不够道行不深,书生气足,象只无头苍蝇撞得鼻青脸肿,只好回头是岸,继续当教书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己阿Q式地自我安慰。既然自己其它的事干不成,那就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当个象样的老师。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其实挺适合做老师的。我这个人从小好为人师,如今正好专业对口。在校园这片纯洁的领域,不用伪装演戏,不用尔虞我诈,不用应酬交际。这几年来,我把全部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业务钻研上来。天道酬勤,终有了收获,学生在中考、高考中捷报频传;指导的学生参加竞赛,年年获奖;教育教学论文能在报刊杂志发表;许多人来听公开观摩课;荣获“市优秀教师”,“突出贡献奖”、“省、市园丁奖”以至“全国园丁奖”;被选派到国外培训考察;如今成名师了,还不时有人打来电话谈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事……不再自卑不再彷徨,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成功者,个人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社会的认可。也常为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很幸运能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教兴国的新时代,随着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师的收入不断增加,社会地位不断得到改善,也愈发感受到当老师的乐趣和幸福,甚至庆幸当年报考师范大学。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当个老师容易,但做个象样的老师却很难。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他们的家庭出身、经济、社会地位、思想、文化素质、个性习惯,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当老师的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杯水。其实,即使是一条河不断地给以也会干涸。现在是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学生见多识广,思想复杂,有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给自己充电,了解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更新知识储备和教育理念。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更要充分应用心理学知识同他们“斗智”,用爱心、耐心、信心、恒心、关心去感化教育他们。可以说,学生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进步着成长着。
  很喜欢和学生们呆在一起,常年和他们接触,感到自己永远有一颗年青的心。他们如一片绿地,身上所散发出的青春活力,激情理想,正气、锐气和骨气,无时不刻地感染着自己。做教师的愿意分享学生的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喜欢和他们海阔天空地谈天说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必要时指点迷津,希望他们少走弯路。
  每逢传统节日,总能收到学生从五湖四海寄来的书信,打来的电话,发来的短信和e—mail,内心就一直这样被感动着,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次生病住院,学生知道后纷纷到医院看我,甚至不少人放下工作轮流到医院陪我。最令我感动的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学生,刚做完博士论文忙着出国,知道老师住院,匆匆忙忙从北京赶来看望,短暂会面后,又匆匆忙忙离去。同房病友真是羡慕得要死。起初他们还以为同房的这位是什么大官或大款。
  很喜欢老师的工作生活节奏。每年将近三个月的寒暑假,能使自己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好好在家陪伴家人;闲暇时到各地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或是读读书,写写文章,总结一下工作的成败得失;或参加有关培训;或应邀给朋友的孩子辅导辅导功课……
  如今,全民正鼓足干劲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把每一个学生培养好教育好,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这应是做教师的承诺,也是教师的社会责任和价值体现!
  栏目编辑 蔡坤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