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几点思考

作者:魏作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强调:“要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这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开创新局面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此,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和心理活动特点,掌握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理论,掌握学生工作和家长工作方法与技巧,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使班主任工作能规范、创新、科学进行。因此,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内容、方式等问题,笔者略谈拙见:
  
  一、课程设置:短、快、准,加强针对性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课程设置,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内容框架内,把相关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并在对班主任急需培训内容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开设时间短、见效快、能接受、易操作并符合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实际的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如下以讲座为的主课程模块:《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班主任职业素养》、《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方略》《如何建设班集体》《教师素质与班主任工作艺术》、《中小学生个性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南》、《班主任谈话技巧》、《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技巧》、《如何做家访》、《后进生转化策略》、《学习行为矫正与指导》、《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如何设计主题班会》等符合教育部培训要求,并符合广大班主任管理实际的课程。这些内容的特点是模块小,避免了宽泛、冗长、主题不明、脉络不清的说教;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学员容易接受;时间短,因为内容相对具体、简洁明了,每个模块授课时间大约在四课时左右,学员能集中有效精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切点准,内容设置听取了广大班主任的意见,更贴近中小学班主任实际,学员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工作中困惑的“影子”,更有利于在学习中解决疑惑,开启智慧,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实际。
  
  二、培训方式:定、动、灵,增强实效性
  
  一直以来培训方式是成人教育的难点,为了提高班主任培训效率,班额控制在20-30人为宜,培训时间分集中学习和分散实践两阶段,以一年或更长点时间为一周期。培训可以采取动、定、灵结合的培训模块,有固定的学习小组和培训时间;有互动的小组内及班级交流;有灵活多变的学习、交流方式等。
  1.集中学习。这是任何培训都不可或缺的培训方式,集中学习一段时间,把培训期间开设的课程内容集中学习,本阶段以案例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为主,完成理论培训。时间大约在一周左右。期间可以穿插以下培训方式:(1)在培训班内组织“班级管理沙龙”:培训学员每人提供一个自己实践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然后分类选取典型案例,让学员自己剖析案例,然后组织其他学员针对此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成为组成培训过程中的案例解析沙龙,让每位学员都参与其中,发表见解,增强培训的实效性。(2)选取实践学校:培训学校选取1—2所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学校,作为培训期间的实践学校。分组组织学员到实践学校,参与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的班级管理,例如:对班级日常管理制度、中小学生个性培养、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班主任谈话技巧、班主任处理突发事件技巧、如何做家访、后进生转化策略、学习行为矫正与指导、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如何设计主题班会等相关学习内容为题,与优秀班主任讨论和交流,并听取优秀班主任特长领域的经验报告。这种方式即可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激发其学习和管理潜能。
  2.自我诊断报告(自我发展计划)。完成集中学习阶段培训以后,受训班主任回原单位进入实践阶段。本阶段,根据集中学习阶段内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写出自身问题的诊断报告(自我发展计划),以及准备如何解决的方案、步骤与方法等。
  3、核心实践小组。在每个学员完成自我诊断报告以后,以乡镇或者相邻乡镇为一个实践小组,选出组长,负责所属范围内受训班主任实践考核阶段的直接管理者,组长有权组织小组成员定期交流、讨论、学习、检查自我诊断报告(自我发展计划)的进程。培训学校的指导老师定期检查、指导,督促计划的有效进行。
  4、建立指导教师团。培训学校要组织指导教师“下沉”实践小组或者学员学校指导,对于指导教师要做到“四定”,即:定指导老师(小组)、定制导时间、定指导内容、定指导进度。切实做到指导到人,时间明确,内容清晰,进度有序。保证实践阶段的学习及提高效果。
  5、考核与结业。培训学校在培训结束前,可采取理论考试,实践考核,问题答疑,案例分析,研讨报告等形式综合对受训班主任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不合格者给予补考机会或随下期培训学习。
  
  三、保障机制:努力做到三保,确保稳定性
  
  为了保证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质量和效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相应支持和帮助,努力做到三保:保证学习时间;保证脱离班级事务,专心学习;保证遵守培训班纪律,不得无辜旷课、请假。分散实践阶段,相关行政部门和班主任所在学校要在制度上,物质上提供保障。使班主任能有效完成实践期间的学习任务,提高班主任素质和班级管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