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学校文化构建策略之形象规划

作者:金建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文化建设被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人们普遍认识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不但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而且也是影响学校教和学的重要因素,是评价学校优劣的重要指标。实际上,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代,学校表层的竞争是升学率的竞争,中层的竞争是名师名校长的竞争,而深层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如此重要,就要求学校中人通过优质的学校文化建设达到提升学校品质的目的。而学校文化形象规划则是建设优质学校文化的重要策略。本文从学校文化形象规划的内涵、分类和步骤予以介绍,希望能给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以启示。
  
  一、学校文化形象规划的内涵
  
  学校的文化形象是学校内外的公众人员对学校文化存在方式以及发展趋势的一种整体感觉、认知和印象,是学校客观发展状况与公众主观判断的结合,也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透视和隐喻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个性特征以及做事方式,更是学校对外宣传、对内灌输的有力手段。而学校文化形象规划则是通过一整套表达系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领导风格、内外心物环境、做事方式、活动信息、教育教学条件与水平等学校办学内容予以整合、发展、对内生成对外传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凸现学校特色和精神,建立学校内外部公众之间的多项沟通关系,使校内外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优化校内外环境,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战略任务。所谓一整套表达系统是指学校文化的体现载体。这些载体通常包括:(1)物质载体:包括校园装饰、景观建筑、学校图腾、标语口号等;(2)理念载体: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教育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学习气氛等层面;(3)活动载体:以动态形式展现的文化,包括校庆、纪念日、班(团、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等;(4)教学和课程载体:以教学计划和课程文本形式所展开的文化,是学校育人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5)制度载体:以条文化规则体现的文化形态,是文化中的硬规则,包括学生守则、文明公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6)行为载体:以外现的言和行所体现的文化,也是现代学校文化的外现出口。显然,学校文化形象的规划就是要充分利用这六种文化载体,把握文化规划的规律,并根据学校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换言之,学校文化形象规划的过程也是优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
  
  二、学校文化形象规划的分类
  
  一般说来,学校文化形象规划可以分为理念规划、视觉规划、制度规划、课程与教学规划以及行为规划五个子规划。理念规划是对学校深层次办学观念的提取。是学校传统文化与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往往透过校训、校歌、校徽、教育理念、育人目标、价值追求、学习气氛等理念载体来外现。它是建立和实施学校文化建构的原动力和核心基础。视觉规划就是运用视觉传达方法,把学校理念规划,通过学校建筑、校园装饰、图腾、标语等一系列文化符号在物质载体上显现出来的过程。由于学校视觉形象设计最易被观察与感知,因而在公众认知学校文化形象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个性特征都集中体现在这些物质化的文化符号上。学校的制度规划是用制度载体,把课程、教学、德育、出勤、科研等理念化为行动准则的过程。应该说,制度规划是当代学校文化规划中最难的一步。如果把理念规划视作纲,则制度规划是目,目与纲必须吻合并能很好地体现和表现目,达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规划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以及学校情况,合理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过程。课程与教学规划的重点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的落实。教什么和怎样教永远都是学校文化的建设重点,是学校文化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志。学校行为规划是学校理念的动态识别形式,它通过校庆、班(团、队)会、升旗仪式、艺术节、运动会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等活动载体,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手段。逐渐化制度规则为具体行动的过程,是从理念到制度再到行动的自动化。
  
  三、学校形象文化规划的步骤
  
  不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其子规划,我们都可以分四个阶段来实施。
  首先,应该对学校文化形象规划的立意进行调查与分析,包括学校内外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外部环境主要指国家教育政策大环境、学校所处的社区心物环境等。它既要求学校人员,特别是校长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也要把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周边学校的发展层次与特色、掌握社区人口组成的结构情况,还要获取公众对学校评价与期望的信息。内部环境的调查与分析则包括对学校历史文化沉淀、典范人物事迹的深入发掘,对学校行政、财务、教学等运行状况的全面了解,对学校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学生构成的客观评价等。环境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识读本校文化(包括理解学校文化的基本样式、如教师之间的文化是以合作为主,还是以分离为主)、对学校文化重新评估(利用文化评价工具或访谈等进行文化考察)以及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也就是说,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是要解决学校文化定位以及从何处着手建设的问题。
  第二,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学校形象文化的规划与设计。它包括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并解决如何将办学理念与学校的特色定位结合起来的问题;如何培育学校共享的愿景,形成独特的学校观念文化,如校训、校歌、校徽的设计等问题;如何用制度将学校办学理念“显性化”和“条文化”,以便培育特有的学校制度文化,如课程制度、教学制度、评价制度的规划设计等问题;如何使外显的制度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并外化为行为方式,以培育学校的行为文化,如节日活动、集会形式、主题校会、社区活动等的规划设计问题;如何用建筑、设备、装饰等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特点,形成特有的学校物质文化等,如雕塑、墙报、板报、内部装修等的规划设计问题。实际上,学校文化形象的规划不仅仅是文化蓝图的设计问题,其本身就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笔者在西部学校的调查发现,在进行学校文化形象的规划过程中,往往存在如下失范现象:(1)重视物质符号载体的选择,只见物不建人,成为庸俗文化。(2)割断历史与外部环境,照搬因循,失却了发展之根,成为失根文化。(3)校长包办,难以发芽生长,成为寡人文化。(4)心盛气燥,活动频繁,扰乱正常教学,成为捣乱文化。(5)规划一套、行动一套,彼此不同,成为分离文化。毫无疑问,这些非先进、非和谐的文化是在我们当代学校文化建设中应该极力避免出现的现象。
  第三,对学校形象文化进行推广与传播。学校文化形象设计的推广与传播是学校文化形象对内对外的传递过程,也是学校形象文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学校理念规划、视觉规划、制度规划、课程与教学规划以及行为规划五个子规划的推广和传播。应该明白,学校文化形象规划的推广与传播不是一簇而就的事情。由于关系到学校文化的改进或重建问题,其中的文化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