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当代新教师专业成长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陆少明




  当前,中小学新教师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专业成长。最近,笔者对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新教师作了大量的访谈,试探当代新教师工作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找出其对策。在访谈中发现:五年前,曾在云南支教的一位新教师返沪后,由于在上海与教师同伴、学校领导缺少沟通,自己感到前途无望,已“下海”经商。从教学实践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中学教了一、二年书就改行了,当询问其原因时,他们普遍感到学校已不再“净土”,美丽的校园变成了“竞争的小社会”,在“升学率”和“学生为本”两种很难统一的矛盾压力下,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同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都变得紧张,校园人文氛围不佳,教师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了。种种现象表明,新教师面临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当前新教师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
  
  1.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带来的心理痛苦。一个带着理想的新教师在进人中小学工作半年后,多数教师必然感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与原有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失望的心理痛苦。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努力和相应的成绩还得不到学生、同伴和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1)对学生的“失望”而带来的心理痛苦。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新教师也充满着期待。新教师由于刚从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自己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往往存在“单相思”的现象,与学生实际相脱离,教学目标显得太高;在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由于缺少经验显得也较单一,课堂教学乏味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在与学生相处上缺少沟通交流,往往得不到同学的尊重……与预期的效果来看,新教师失去了成就感,新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和良好形象无法得到体现。
  (2)对教师同伴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楚痛。新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能和睦、快乐地相处。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同伴成了自己工作业绩的竞争对象。这些现象都是与大学的理论教育截然相反的,也是自己意料之外的,这就自然引起教师的心灵伤痛。
  (3)对领导的“失望”带来的心理困惑。在新教师心目中,学校领导是慈爱的、宽容的,爱新教师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只关注自己学校的业绩,对新教师的工作业绩要求过高,对新教师的情感和心理感受关心较为欠缺。
  2.从个人主义到他人主义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困惑。当代新教师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家和大学,他人意识欠缺,缺少换位思考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新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工作岗位时,由于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在与学生、教师同事、学校领导交往时,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利益考虑得多,他人利益考虑得少,缺少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成果不愿被他人分享。上海某中学就有这样一位女教师,研究生毕业从事初一英语教学工作二年后,积累了较好的教学经验,并自制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具。但遗憾的是,别人向她借教具或请教教学经验时,都遭到她的拒绝,原因是怕自己的教学“秘诀”被他人“偷窃”,从而失去竞争力。在与学生相处时,总希望学生能绝对服从她,否则就认为“不是好学生”。正是这种个人主义的行为,在情感上得不到同事、领导、学生的尊重,感觉孤独,为此而苦闷。
  3.实践性学科知识缺乏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刚从事教师职业的新教师而言,面临最大的心理压力就是对实践性知识的缺乏。由于教学经历短的原因,驾驭课堂能力不足,课堂应变能力差,课后反思能力弱。在和一部分新教师访谈中发现,他们想把课上好,有美好的教学期望,但教育教学结果就是不尽人意。经过调查才发现,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上比较死板,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处理教材,而是机械地执教教材;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科教学的情感和兴趣等因素。
  4.育人技能的欠缺带来的认知障碍,对新教师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不尊重教师,不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有时,还担心个别调皮学生带头破坏课堂纪律。怎样在学生面前树立教师的威望确实是困扰新教师的一大心病。例如上海某小学一位教五年级的语文新教师,她身材矮小,又很柔弱。刚开始执教时,一个发育早熟的大男孩学生经常在上语文课时捣蛋做小动作,有时还带头闹事,破坏课堂纪律,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尽管采取了各种方法;但收效甚微。这种由育人技能差造成的问题困扰着新教师。
  5.高付出与低收入导致的心理失衡。对于一些志向远大,有才气、有能力的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工作上都有自己美好的目标,而且对教育工作非常投入,有些新教师在工作上还有引人瞩目的成绩。他们觉得,投入与产出应该成正比。但遗憾的是,与校外的有些高收入行业像政府机构、银行、外资企业比较,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社会的公平待遇;与校内的有些老教师比较,他们又发现老教师能力再差,奖金和各种待遇还是比他们高。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心理平衡。
  6.高要求职业压力引起的心理障碍,有些工作能力一般但热爱教师岗位的新教师,在面对高质量的教育要求时会显得紧张与不安。特别在当前学校进行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用工制度改革时,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心理恐慌。有一位教高一数学的新老师,家里穷,但自己能力又一般,他非常害怕被末位淘汰。每次到期中和期末考试时,常显得特别的焦虑,虽然工作成绩不是最差,但却变得沉默寡言。
  7.教师自身心理素质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作为从事教育教学的新教师而言,他们都或多或少学过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但问题是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缺乏对心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先天心理素质差的新教师在面对各种来自学校的教育竞争压力时,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和恐惧感。一些不能进行有效自我调节的新教师,在遇到身边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就显得愁眉苦脸。心理病理学研究显示,应激源的产生存在个体差异。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应激源都来自个体不可控制的外部事件,许多应激源是由个体本身“引起”的。
  
  二、新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
  
  1.给新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期,以减轻他们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心理压力。学校领导对待新教师,就应该像幼苗一样地加以呵护,给予养料,并要耐心地等待它的成长,以避免欲速而不达的不良后果。新教师作为学校的一个新的团队,他们之间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爱好、遗传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他们之间的成长也是有快慢的区别。因此,学校领导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他们,要给他们一个宽松的职初适应期,以低准来考核他们。为了减轻新教师的外在心理压力,学校不能给新教师提出过高的要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