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红霞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必须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社会现象。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关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初中化学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研究化学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营造愉快的交往情境
  
  营造宽松愉快的交往情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在知识上跟学生一起探究外,还应该用情感去关爱和呵护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通过交往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营造适宜的教学气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标准还强调指出:交往再也不是传统教学中的那一套了,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交往活动的场所,即教室内或实验室内,只有具备了轻松欢快的氛围和情境,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学习,才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才能有创造性思维的可能。笔者在教学中非常注意这种情境的创设,为了能创设出这样的效果,常常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注重用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经常鼓励他们,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精神饱满地参与学习讨论。
  
  二、讲究新课的导入方法
  
  新课导入历来是教师吸引学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导入得好,则学生的兴致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导入方法有很多种,如:①故事导入法。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课文,因为所导入的都是与化学有关的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因而能唤醒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比如,门捷列夫、“镭的母亲”居里夫人都是世界级著名化学家,他们对化学学科的贡献人所共知,用他们的事例来鼓舞学生其影响是巨大的。②疑问导入法。以疑问导入常常有唤醒和激发学生主体思维的作用,在学生进行了简短的思考以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去探究课堂新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增。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常常收到不错的效果。比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设置问题时应抓住教材的重难点,问题的内容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从而引发了学生的连续思索。③实验导入法。初三学生毕竟年龄还不大,他们对新知识都有种好奇感,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以实验导入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归纳起来不外乎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了发现和探究。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里以实验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例,主要抓两点:第一,重视发现式学习的学生。对在过程学习中学得积极主动的学生,对那些有疑惑、提出疑问、多角度寻找答案的学生给予高度地肯定和赞许。因为“学贵有疑”,发现了疑惑就是学习上有了好的起点,有疑就会思考,有思考就会去解决。第二,张扬学生个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遗传基因有别,也就有了不同个性。内向的学生中有的对接受式学习比较认可,主动发现往往相对迟钝。这时,教师就应该采取对策,促使其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对内向的学生则采取另一种方式,一般交给他们一个具体任务,要求他们亲手实践,提出问题,写出实验报告,让他们在具体操作中去生成疑惑、解决疑惑、得出结论。一句话,要“逼”着这些学生改变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学会发现式学习方法。当他们完成任务时就有种成就感,也就有了学习干劲。经常性地这样做,他们也就渐渐地学会发现式学习方法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但无论是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