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美、德、澳、巴四国教科书循环使用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姜志坚 汪 洋 李小燕 徐春梅




  [摘 要]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这一重要举措的实行有我国社会及教育自身发展的必要性。我国在此项制度上刚刚开始探索,而国外,特别是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四国在这方面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本文通过简介这四国的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并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希望对我国的义务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教科书 循环使用 环境保护
  
  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国家将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这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各地要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
  
  (一)我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必要性
  
  1.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义务教育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教育,是以国家权威和力量为保障的最基本的普及性教育,其公益性就更不容质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及部分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的逐步落实,正是国家实现教育公益性及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
  2.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理念在教育中的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确定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促进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体现。
  3.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及低收入家庭学生教材费负担重的重要举措。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书费成为学生最大的一笔开支。这笔钱对广大农民,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不小的负担。另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途辍学的现象在欠发达地区还比较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交不起费用”。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轻困难家庭的负担,从而保证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有效地控制贫困地区学生辍学现象。
  
  (二)美、德、澳、巴四国教科书循环使用简介及经验
  
  1.美、德、澳、巴四国教科书循环使用简介。
  (1)美国教科书随桌椅一起编号。在美国中小学中,教科书是属于学校的财产,随着课桌椅子一起编号。同学们用的教科书是从学校借的,学期完毕之后要把教科书还给学校。教科书都是硬皮精装彩印书,印刷精美,纸张厚重结实,经过几届同学使用后还是整洁如新。如果同学们上课要记笔记,学校会发白纸或练习本,但绝对不允许在教科书上写字。学校还有一些警告和处罚制度。同时,美国的教科书的内容相对稳定,其基础教育大纲和教材内容都是由各州教育部门负责的,历年来教学内容基本不变。总的来看,其修订年限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年限差不多,甚至长于教科书平均寿命。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有严格的制度保护教材。每个学生要对自己借阅的教材负责,使用期间要爱护书本。
  (2)德国教科书循环已成制度。德国中小学长期实行免费教育,教科书通常由国家出资、学校统一购买后免费发放给学生使用,然后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将所有教科书清点回收,并在新学期或新学年开始时给低年级的学生使用。为了保证教科书能够长时间循环使用,老师会要求学生爱护教科书,不得在上面乱涂乱画和做作业。教科书通常硬皮精装,不易损坏,并有配套的练习册供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使用。许多学校通过在校内设立图书室和不定期举行旧书交易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不再使用的各种图书拿出来与其他学生交换。由于德国学校并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复习迎考的压力几乎没有,所以对学生来说,教科书本身的内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因此,教科书在课后的使用频率也较低,教科书不易损坏、可长期使用。
  (3)澳大利亚教科书是公有财产。在澳大利亚的中学里,教科书则同桌椅板凳一样,是学校的公有财产。澳大利亚重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成绩以阶段成绩积累,最后按汇总成绩择优上大学。学生用不着收藏教科书,如果需要哪一部分就复印。新入中学的学生拿着老师给的书目和自己的借书卡,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图书,期末归还,再由下一届同学接着借阅。澳大利亚中学老师也不看重于教科书,对他们来说,图书馆、网络、报刊乃至公共场所、动植物园都是学生们收集资料、获取知识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只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澳大利亚的教科书很结实,目的就是为了延长寿命,让更多人看。教科书“公有制”下的学生们,也更加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学生们都知道:教科书不能随意乱画,即使做笔记,也要用铅笔,轻轻的,因为下年级的同学在等着用;书被严重损坏了,必须要赔偿,这也是社会上的法则。
  (4)巴西公立学校循环使用教科书制度已15年。巴西是一个贫富分化较大的国家,到公立学校上学的一般都是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公立学校的所有开支均由政府支付。巴西政府通过循环使用教科书能够节约公共支出,让更多的贫困孩子有读书的机会。每年开学时,公立学校的学生们在学校领取教科书,平时教科书可以带回家,学年结束的时候再把书交还给学校,学校将教科书消毒后发给另一批学生使用。对于如何保护书籍的问题,各学校并没有要求学生做出不损坏教材的保证,主要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虽然每年都有丢失或损坏教科书的现象发生,但所占比例很小。通常情况下,学校会复印损坏的书页,将破损的教科书重新装订后发给学生,教科书以3年作为一个循环周期。对于做笔记和作业的问题,教师都会建议学生使用笔记本和作业本。因为循环使用教科书已经形成了制度,所以学生们也都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
  2.美、德、澳、巴四国教科书循环使用经验总结。
  (1)社会、国家角度:①建立国家公有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管理制度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四国的教科书都是国家公有,免费提供。在此基础上,四国从购买、使用、保护(奖罚)、消毒等各环节对教科书循环使用都制定了一套较为明细、健全的制度。②国家环保观念强,社会支持。教育是社会子系统的一部分,教育的变革没有社会的支持是无法进行的。上述四国公民环保意识均较强,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又适应了这种环保观念,因而得到了社会、政府、舆论的大力支持。
  (2)学校、教科书角度:①学生课业及考试轻松,有利于教科书循环使用。以上四国教育摆脱了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体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平时积累,学生不必要背诵书本,这就使学生不是很依赖教科书,有利于教科书的循环使用。②教科书内容较为稳定,印刷质量好。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上述四国教科书内容保持稳定,不作频繁改动,即教科书要有一定的有效使用期限或一定的更新周期,并且教科书印制质量高,耐用性好,能多次重复使用。③学校制定条例,并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这四国的学校具体实施过程中,多数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教科书保护条例,并借此开展道德教育,教导学生爱护公共财产;通过教科书的传承使用,在上下年级的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文本联系和情感联系。同时结合教科书的循环,进行环境保护和节俭教育。
  (3)学生角度:学生自觉接受,养成习惯。从上可以看到这四国的学校并没有制定非常严格的惩罚制度,主要靠学生自觉地爱护教科书,并自发进行旧书回收和互换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