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适应型教师听课策略

作者:刘华秀




  [摘 要]适应型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程序性比较丰富,但这种知识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的是条件或背景性知识。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语言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听课则是适应型教师进步发展、弥补不足的最佳途径。本文详细介绍了听课前的准备、听课时的目标、听课时的记录、听课后的评课与反思。
  [关键词]适应型教师 发展 听课 策略
  
  教师群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手型教师(0~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已经适应了教育环境的适应型教师(5~10年);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教育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的成熟型教师(10~20年);将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反思等形成自己教育教学观点、思想方法理论的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
  适应型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程序性知识已比较丰富,具体表现在他们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但这种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的是条件或背景性知识,即在新的教学情景中,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不足。从反思能力的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语言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听课则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最佳途径,也是适应型教师进步发展的有效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的听课,发挥听课的效能,实现自己的教学成长,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适应型教师阶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听课前要有准备。
  课前了解这节课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有哪些新旧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个内容,当时的问题和困惑是什么等,明确听课目的。
  2.听课时应有明确的目标。
  这里的目标指的是听课者应特别留意的具体的环节,或听课者自己上课时遇到的困难或困惑。例如,可以听讲课者的新课导入部分,可以听讲课者的环节与环节的过渡部分,可以听讲课者的结束部分;也可以学习授课者课堂时间的分配与把握,多媒体的运用的时机与频率;还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授课者对学生提问的问题的类型;研究学生回答的策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反应;甚至还可以学习授课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等。听完若干授课者的相同部分后,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促使自己在教学上的成熟。同时也可以把他人的不足与失误记录在案,以警醒自己。
  3.听课记录应有重点。
  平常听课时,大家总是忙着记录,忙着记录教师讲的内容、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笔者认为:听课记录应当有别于授课者教学设计,应是对教学课堂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与思考。听课记录应当有记录,有点评。听课记录要有重点,对内容要有选择。这个选择可根据自己的听课目标而定。文字应简练,为了简便迅速,可用简笔画或符号代替。
  4.听课后应有评课与反思。
  听课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但大部分教师在听完课后,就匆忙离开,不参与课后的评课与交流,出于某种原因也更不会去与人讨论,这样的听课收获就会很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听完一节课后,授课者与听课者应与专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点,听听其他听课者的意见与建议。评论一节课上得好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得清楚,都能切中要害的。所以,课后的评课对于听课者而言,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业务修养的的最佳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是竞赛性质的课,还可以借机了解比赛评价的标准和细则,为自己日后参加此类的比赛积累经验和资料。
  只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的类型、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的课,聆听不同专家,不同听课者评课者的点评、建议与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与其他教师交流,就必然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并能尽快的使自己度过适应型教师的阶段,从而向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进发。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付瑛,宋东清.听课评课的认知偏差分析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