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生活化阅读课堂”的思想及构建策略探微

作者:谢行焱




  [摘 要]文学源于生活,语文从生活中来,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出这种联系。生活化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有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感知事物特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以方法启示生活,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关于生活化阅读课堂的构建,还有一些有待于语文教师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课堂 生活化 思想及构建策略 探微
  
  (一)“生活化阅读课堂”思想的理论基础
  
  文学源于生活。语文课本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中所看见、听见或想到情景的记录及加工。如叙事的文章,叙述的一般都是作者所经历过的事;写人的文章,描写的一般都是生活中熟悉或见过的人;写景、抒情的文章,描写、抒发的也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情。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语文,语文课程本身就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语文课堂当然应该反映出这种有机的联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的能力,发展的情感、态度,形成的价值观,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能派得上用场。脱离了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就无的放失,没有任何作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重头戏。《语文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除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语文能力)外,还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认为,阅读教学最能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同样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这一点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生活化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讨论
  
  1.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多数课文都是作者生活中点点滴滴事情与感受的记载。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地理解课文。如有教师在教学低年级《两只鸟蛋》一童诗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妈妈走散时的心情以及妈妈的焦急状态,由此体会诗中鸟妈妈发现鸟蛋不见了时的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便水到渠成。教学高年级《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邱少云被烈火灼烧时的感受以及邱少云的精神品质,可让学生回忆自己被开水烫到时的感受;自己被开水烫一两秒钟都如此难受,何况邱少云被烈火烧上半个小时呢?由此更见邱少云意志坚强、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的精神。为了体会文中的“我”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时的感受,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倘若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受着邱少云这样的煎熬,自己见了会有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然就能体会到文中的“我”(与邱少云亲如弟兄的战友)当时的痛苦心情。
  2.调动生活积累,感知事物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中描写的事物有很多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都能见到的。在教学写景的课文或景物描写的段落时,可让学生回忆起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这类事物,并与课文中所描写的进行比较,这样做或可让学生感知文中的事物之美,或能领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如教学《鸟的天堂》中描写“群鸟活动的场面”一段之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过的“群鸟纷飞”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文章中对“群鸟活动”的描写,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感知到“鸟的天堂”中“鸟的数量之多,种类之多”。教学《第一场雪》前,让学生回忆自己曾见过的雪景,并用一段话来描述它,然后再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学生就不但能感受到文章所描写的雪景之美,且可品味到文章的语言之美。
  3.以方法启示生活,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文章是作者思想的流露,阅读是与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阅读之后学生必然会有所得。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一篇课文之后,可让学生讨论文章的内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做。在学会了某种方法、懂得了某个道理后,应该让他们谈谈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例如,学了《鲁本的秘密》一文,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能够做一些什么使妈妈高兴的事情;学了《向命运挑战》一文,可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学了《军神》一文,体会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品质,应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与发扬这种品质,等等。又如,学生知道了查资料宜用跳读、快速读的方法,就应让其查一查当天报纸上的某类资料。久而久之,他们定能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提升承受、应付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的能力。
  
  (三)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1.如何处理有限的课堂与学生无限的生活的矛盾。
  小学课堂的短短40分钟是有限的。相对来讲,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则是无限的。对于老师的教学,这的确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有选择地让无限生活的一部分走进阅读课堂,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话题。
  2.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力与方法,如何用课堂上所体会、领悟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难题。例如,学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一文,学生知道了遇到危险时需要冷静,要有谦让、合作的精神才能成功脱险。但在现实当中怎样操作,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真的遇到了类似的危险时,不致于手忙脚乱或束手无策,而能顺利脱险,这都是有待于语文老师进一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