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例谈

作者:朱秋红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真正的因材施教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课外时间依然只是完成单一的书面作业,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质这项复杂的劳动在课后变得如此单调、乏味,这样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个性,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精神呢?对此,笔者认为在热热闹闹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妨也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教师设计练习、布置作业也是如此,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情,充满情趣地去做;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调动潜能,体验成功,创造性地去做。然而,如何设计这样的作业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具体做法,权作引玉之砖。
  
  (一)趣味性——这份作业真有趣
  
  小孩子喜欢游戏、玩耍,这是天性,作为教育者,绝不能扼杀,应该遵循儿童心理,融作业于游戏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如今年暑假,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主题作业——《奇奇城历险记》,学生们深深地被这有趣的题目吸引住了,平时只能在电视里、卡通书上看到的,怎么也来到大家的作业纸上?顿时,学生兴趣盎然,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个究竟。其实,老师把题目都设想成主人公丁丁遇到的种种险难,再配上亲切、富有鼓动性的话语,学生仿佛置身于超级梦幻城堡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作业。这样,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需求紧紧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思想。此外,学生家里有电脑,还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网址,如娃娃丫牙、中国儿童网、欢乐小镇等,让学生到精彩的网上儿童世界去走一走,瞧一瞧。一个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栏目:语文放大镜、故事一箩筐、文化万花筒、创新拼板……一定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实践性——作业还可以这样做
  
  爱因斯坦主张:“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有合作精神。因为,在科学研究中往往是前人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后人从前提中得出结论。因此,在设计语文个性化的练习时,完全可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交往的创新个性。
  诸如,放暑假了,一家人打算外出旅游,这可是件大事,到哪儿去?找哪个旅行社?这些原来由家长做的事,现在让孩子来参与,可以让他在确定旅游地点之前查找有关旅游资料,并说说他自己的意愿及其理由,然后让他与旅行社联系,商量有关旅游的事宜,如票价、景点、住宿等。这样的作业,想必学生们不会不喜欢。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且跨进社会生活的大门,感受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生活;或是感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能力的不足,能鞭策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
  
  (三)人文性——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
  
  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作为语文教师,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也应如此。教完《田忌赛马》,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下列八个词语“疑惑、胸有成竹、垂头丧气、目瞪口呆、轻蔑、挖苦、得意洋洋、讥讽”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这个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充满人情味的训练,供学生选用:①抄写上述八个词语两遍。说说每一个词语的大意,试用“得意洋洋、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各写一句话。②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有办法帮齐威王在第二次比赛中仍然取胜吗?如能,请你拿起笔,将第二次比赛改写一下。注意你是齐威王的谋士,写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将上述八个词语用上。③根据所给的八个词语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笔者曾有幸去华师大参加了为时十五天的名师培训班,听吴刚平教授说:他的孩子与家长一天只说三句话,早上出门说:“我走了。”晚上回家说:“我回来了。”睡觉前说:“我睡觉了。”这一现象严重地凸现出当今教育的弊端——缺乏沟通。对此,笔者深为震惊:我们的教育竟如此缺乏沟通和对话!同时,也让笔者想到——学生的作业要从写写算算中解放出来,还可倡导大嘴与小嘴对话,让亲情互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延伸性——原来生活中也有我们的作业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性活动,寻找、挖掘、创造可供学生“实践”、“浸泡”的语言环境。
  诸如,利用多种园地、媒体广泛地开展语言交际活动。一味要求孩子看课本做练习,以期考试中有好成绩,这是一种“近视”表现。语文教育指导下的作业设计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认知天地,深入生活,利用分布在每个角落的语文教育资源让学生吮吸、探索、发现。比如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积淀语言交际经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让大家一起走进新课程、走进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区……开拓视野,融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