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利用语文教材 铸就高分作文

作者:张焕云




  (一)分析课文,挖掘素材
  
  中学语文课文都是中外文学史上最优秀作品的代表,教师在教授这些课文时,不仅要注重字词的讲解和内容的分析,还应当帮助学生在课文中发掘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多角度的审视课文,让学生在不同的侧重归纳整理中,挖掘优秀的作文素材。如史铁生,许多同学既把他作为自强不息磨砺人生的楷模,又用他来承载母亲逝去的悔恨,也有让他与《报任安书》中的司马迁交相辉映,共同书写“隐忍苟活”的强者之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实,这种归纳整理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话题,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选择、积累。
  如涉及亲情的:百里负米的仲由;卖身葬父的董永;啮指痛心的曾参;涤亲溺器的黄庭坚;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等。涉及和谐的:“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的孟子,“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魏征;“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的则是一幅和谐的社会图景;而庄子钓于濮水与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谐方面又何其相似。涉及事业的: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终成鼎足之势的曹操;面对国难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担当起民族脊梁展现文人骨气的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解放黑人事业而至死不悔的马丁·路德·金;执着于楚国复兴挥洒青春与才情的屈原;贪图清高之名而不愿为天下人办事的许由;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不食人间烟火终将诗情卧向铁轨的海子。
  在日常学习中研究教材,从最熟悉的课本寻找写作源泉,既不会增加背诵范文临时抱佛脚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二)借鉴谋篇,理清思路
  
  许多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背全国各地的所谓高考满分作文,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做法。学生在林立的满分作文中得不到真正的审美享受,反而会迷失写作的方向。试想,把学生的视野死死固定在几篇范文上,怎会有耳目一新的自然之作?其实何必舍近求远,手中朝夕相伴的课本就是高考最好的写作范本。这些经过了时间空间考验的“千古绝唱”,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为文必有豁然开朗之感。教师要选择那些篇幅适中、立意鲜明、层次清晰、语言思想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如《我为什么而活着》《故都的秋》《我若为王》《漫话清高》《胡同文化》等,让学生仿照其中任一篇独立成文,在反复的训练中,让他们意识到:虽文无定法,但既成方圆必有规矩,那种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写到哪想到哪的做法必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被阅卷老师所摒弃。应切记:清晰有致的结构是获得阅卷者青睐的重要原因。如《漫话清高》结构错落有致,“漫”而不乱,正是学生写作的样板。第1节:释清高(何谓清高);第2节:举例引证:传说中第一个清高者(许由);第3节:举例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诸葛亮等); 第4、5节:举例证明:纯正的清高者还必须有才(陶渊明、林和靖);第6、7节:深入阐述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李白),但评定清高的标准又是模糊的(孟浩然);第8节:回归现实,当代应重新理解和看待“清高”这一概念。
  
  (三)引用锦句,美化语言
  
  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佳作,一定是采众家之长,集名言警句于一身。高中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有四十多篇,古今中外,风格各异。其中的华彩篇章不仅可以应付默写考查,也可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文章。如《游褒禅山记》中“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等句,信手拈来,均可成文。有时候“踏破铁鞋无觅处”苦思冥想,东翻西阅,倒不如就地取材,从课本所学撷取佳句,稍做改动,写出新意,“得来全不费功夫”。如2007年湖南卷满分作文就得益于此: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现在各省的高考作文也为这种做法提供了机遇,看看这些题目就不难发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北京卷)“有句话常挂嘴边”(天津卷)“我能”(辽宁卷)“诗意地生活”(湖南卷)①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②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江西卷)等。
  至于借助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在考场中赢得高分,许多教师已感触颇深,这里就不再赘述。只是修辞方法是服务于文章内容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描写一个事物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其最终目的是突出文章的中心。不明白这一点,一味地堆砌模仿满分作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只会“邯郸学步”甚至适得其反。教师同样可以对课文加以点拨,让学生感受这种艺术技巧的魅力。如《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只有清醒意识到黑人的处境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才能用饱满的热情迸发出穿越时空的呼吁:“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嶙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争吵的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总之在日常学习中,研究教材,从最熟悉的课本寻找写作源泉,从名篇大作之中学习谋篇布局,用好用巧名言警句,这样一来既不会增加学生临时抱佛脚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