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体育课中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作用

作者:付循平 周 莉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师道尊严”的思想早已在人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浪潮冲击了陈旧的教育观念,使我们认识到了过去的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当前体育课程必须关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点,师生之间相互沟通,教师不再将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现就怎样才能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粗浅地谈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育课上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有着很高的驾驭课堂和学生心理的能力,应该善于控制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保持着愉快和积极向上心理,这对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情相待,学生才会和老师亲近,才会信赖老师,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有共同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个体利益为出发点,以学生公众评价为标准,把学生公众群体利益放在教育的最高处,这就是师生关系中“公众至上”原则的体现。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这虽然是一种大面积的教育模式,但无疑也使教育打上了专制和强迫的烙印。现在,则要营造一种气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评价、参与各种问题的思考活动,把一批平时在学习中依靠别人“教”的学生改变过来,并让每一个学习个体都能自觉地对自身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在一个班级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需要善待每位学生,善待每件小事。特别是那些不起眼的学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他们在班级这个群体之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能够自觉地和班集体同呼吸共命运。
  3.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导”教育艺术。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在于一个“新颖”,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程序、活动内容与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和心理是不协调的。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导者,教师要时时深入地思考,教给学生什么。在教育方法上,力求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标,让教育个体在群体中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班级体的荣誉。
  4.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的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而且要进行锻炼。教师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这样就会在无形中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象出笼的鸟儿一样感到无比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到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的精神。如果前一堂课是音乐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上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信任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学生同处于和谐、自主的心理环境下,就能产生自信、团结、奋进的群体心理,使学习活动更充满情感,充满活力,使师生容易产生亲和力,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融合的境界。